返回列表 發帖

蓮池大師【竹窗二筆】梁 武 帝


蓮池大師【竹窗二筆】梁


予正訛集中,既辨明武帝餓死之誣,而猶未及其餘也。如斷肉蔬食,人笑之。然田舍翁力耕致富,尚能窮口腹以為受用,帝甯不知己之玉食萬方乎?面為犧牲,人笑之。然士人得一第,尚欲乞恩于祖考以為榮寵,帝甯不知己之貴為天子乎?斷死刑必為流涕,人笑之。然是即下車泣罪,一民有罪我陷之之心也,帝甯不知己之生殺唯其所欲為乎?獨其捨身僧寺,失君人之體,蓋有信無慧,見之不明,是以輕身重法,而執泥太過也。

又晉宋以來,競以禪觀相高,不知有向上事,是以遇達摩之大法而不契,為可恨耳。若因其失國而遂為詆訾,則不可。夫武帝之過,過於慈者也。武帝之慈,慈而過者也。豈得與陳後主、周天元之失國者同日而論乎?若因其奉佛而詆之,則吾不得而知之矣!


【注釋】

梁武帝:南朝蘭陵(今江蘇武進)人,姓蕭名衍,字叔達。原為南齊雍州刺史,以齊主殘忍無道殺其兄懿,蕭衍乃用兵更易齊君,既而自立,國號梁。在位四十八年,奉佛尊法,斷酒禁肉,興造佛寺,制諸疏論,生活清簡,一如沙門。世壽八十六。

犧牲:祭祀所用純色、毛羽完全的牲畜。

祖考:已故的祖父及父親。亦指遠祖,祖先。

下車泣罪:《左傳·折諸》載:禹巡狩蒼梧,見市殺人,下車而哭曰:萬方有罪,在予一人。故其興也勃然。

一民有罪我陷之:《尚書·埤傳》:帝堯曰:吾存心于先古,加志於窮民。一民饑,我饑之也;一民寒,我寒之也;一民有罪,我陷之也。

向上事:禪林用語。指由下至上、從末至本。探求佛道之至極奧理,稱為向上極則事或向上事。

詆訾:詆,誣衊,譭謗。訾,非議。

陳後主:南朝陳叔寶,在位時大建宮室,生活奢侈,不問政事。後被隋兵所俘,病死在洛陽。在位九年。

周天元:北周宣帝宇文贇。即位後,奢欲無度,且飾非拒諫,自公卿以下,皆被楚撻。在位僅一年,傳位太子,自稱天元皇帝。


【譯文】

我在《正訛集》中,已辨明梁武帝餓死是有人故意對他詆毀,尚未辨及其它有關武帝的事。譬如武帝提倡斷肉蔬食,有人取笑他。然而就算是種田的老農,力耕致富後,尚且要滿足自己的口腹,難道武帝不知自己可以享受種種珍饈佳餚嗎?武帝提倡以麵食代替祭祀用品,有人取笑他。而通常士人考取功名,尚且要祈求祖考給予恩賜以為榮寵,武帝難道不知自己貴為天子,更望祖考給予庇佑嗎?武帝判犯人死刑必為流淚,有人取笑他。然而這正是夏禹下車泣罪、堯帝一民有罪我陷之的存心呀,難道武帝不知自己握有生殺之權可以為所欲為嗎?惟獨武帝捨身僧寺一事,有失人君大體,這是他有信無慧,見理不明,所以輕身重法,未免執泥太過了。

又晉、宋(南北朝)以來,人們都比較崇尚修習禪觀,不知更有向上事,是以武帝雖遇達摩大師示之以頓悟大法而不能相契,誠為憾事。後人若是因為武帝失國便肆意加於種種非議譭謗,這是不應該的。若論武帝的過失,過在他心太慈。而武帝的心慈,卻是慈中兼著有過罷了。怎麼可以與陳後主、周天元的失國相提並論呢?若是因為他信奉佛教而加於詆毀,這我就不得而知了!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