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蓮池大師【竹窗二筆】無常信

蓮池大師【竹窗二筆】無


諺有警世語,謂一老人死見閻王,咎王不早與通信。王言:吾信數矣!汝目漸昏,一信也。汝耳漸聾,二信也。汝齒漸損,三信也。汝百體日益衰,信不知其幾也。然此特為老人言耳。今更續之:一少年亦咎王云:吾目明、耳聰、齒利、百體強健,王胡不以信及我?王言:亦有信及君,君自不察耳。東鄰有四五十而亡者乎?西鄰有三二十而亡者乎?更有不及十歲,與孩提乳哺而亡者乎?非信乎!良馬見鞭影而行。必俟錐入於膚者,駑駘也。何嗟及矣!


【注釋】

駑駘:駑和駘,都是拙劣的馬。用於比喻才能低下。


【譯文】

民間流傳一段警世語:說的是有一位老人死後去見閻王,怪閻王沒有提早給他通知報信。閻王道:我給你報信已經好多次了!你的眼睛日漸昏花,這是我第一次給你報的信。你的耳朵逐漸聾了,這是我第二次給你報的信。你的牙齒漸次松落,這是我第三次給你報的信。直至你全身各部位日益衰弱,我給你報信的次數不知有多少啊。這只是特別對老人進言。如今接著往下講,有一少年死了,也怪閻王道:我的眼睛明亮,聽覺敏銳,牙齒堅利,身體強壯,閻王你為什麼不事先給我報信?閻王答道:我也有報信給你啊,只是你自己不曾覺察罷了。你沒有看到你東邊的鄰居有活到四、五十歲便死了嗎?西邊鄰居不是也有只活三、二十歲即亡故的嗎?更有活不到十歲的,甚至有嬰孩尚在哺乳時就夭折了?這些難道不是我給你報的信嗎!良馬只要一見到鞭影便能奔跑。一定要等鞭子狠狠地抽打在身上才肯走,則是劣馬了。徒然傷感生死無常有什麼用呢?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