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池大師【竹窗隨筆】對境
[size=3][color=#2F4F4F] 對境[/color][/size][size=3][color=#2F4F4F] 人對世間財色名利境界。 以喻明之。 有火聚於此。 五物在傍。 一如乾草。 才觸即燃者也。 其二如木。 噓之則燃者也。 其三如鐵。 不可得燃者也。 然而猶可鎔也。 其四如水。 不惟不燃。 反能滅火者也。 然而隔之釜甕。 猶可沸也。 其五如空。 然後任其燔灼。 體恆自如。 亦不須滅。 行將自滅也。 初一凡夫。 中屬修學。 漸次最後。 方名諸如來大聖人也。[/color][/size]
[size=3][color=#2F4F4F] [/color][/size]
[size=3][color=#2F4F4F][譯文][/color][/size]
[size=3][color=#2F4F4F] [/color][/size]
[size=3][color=#2F4F4F]當人們面對世間財色名利的境界現前時,會產生不同的反應。 今以比喻來說明:譬如聚一堆火在此,有五種東西放在旁邊。 第一種如乾草,才觸及火苗即刻便燃燒了。 第二種如木柴,雖不會即時燃燒,但只要吹幾口氣,也就燃燒了。 第三種如鐵,鐵遇到火是不可能燃燒的,然而被火燒到一定的熱度,也會熔化的。 第四種如水,水不但不會燃燒,而且學能把火熄滅。 但如果把水放入釜甕中,也還是可以把水燒沸的。 第五種如虛空,虛定是沒有形相的,任你烈火怎樣焚燒,虛定的體性永遠安然無損,也用不著去滅火,火勢自然會滅。 第一種比喻凡夫,中間三種比喻修學佛法漸次由淺至深的工夫,最後一種才是諸佛如來大聖人的境界。[/color][/size]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