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淺釋─法師品第十
[font=tahoma, ����][size=12px][align=center][size=12px][size=4]妙法蓮華經淺釋 宣化上人主講[/size][/size][/align]$|3D|r%i%n"x[align=center][size=12px][size=4]法師品第十[/size][/size][/align]
[font=tahoma, ����][size=18px] 卷四 法師品第十[p=30, 2, left][b]+|z-?+L%PUv6w
[/b] [/p][p=30, 2, left][b][color=teal]爾時世尊因藥王菩薩告八萬大士。藥王。汝見是大眾中無量諸天。龍王。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伽。人與非人。及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求聲聞者。求辟支佛者。求佛道者。如是等類。咸於佛前聞妙法華經一偈一句。乃至一念隨喜者。我皆與授記。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color][/b][/p][p=30, 2, left]
[/p][p=30, 2, left]這一品叫做法師品。法師分為五種:(一)受持法師,就是受之於心,持之於身,永不忘經義。心裡既明白佛法的道理,而身體就按照佛理實行修一切法。(二)對著經文讀的法師。(三)能背誦經文的法師。(四)書寫經文的法師。(五)為他人講解經文的法師。能受持、讀、誦、書寫是對於自己有很大的利益,亦即書寫印刷流通,以法布施。若能為他人講解經文,就是能利己利他。演說義理,法師也可以解釋為以法為師,說法之師。即是以佛法布施他人的意思。在這一品是佛給所有的法師授佛記,指前五種法師,故名為法師品。[/p][p=30, 2, left]當爾之時,佛告訴藥王菩薩,及告訴八萬位大士:「藥王!你看見了嗎?在這法會裡的大眾中,有無量數的天眾、龍王,在空中飛行的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大鵬金翅鳥)、緊那羅、摩侯羅伽、人與非人。還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有修小乘法的聲聞眾,有修中乘的辟支佛眾,有修大乘佛道者。這些各種不同種類的人,各各都在佛面前,聽聞佛說此部妙法蓮華經的每一偈每一句,乃至他們能在一念中而生出隨喜讚歎此部經,我都給他們授記,令他們也得到無上正等正覺。」[/p][p=30, 2, left][b]h.x4JY6_T$h7z\'G)B
[/b] [/p][p=30, 2, left][b][color=teal]佛告藥王。又如來滅度之後。若有人聞妙法華經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隨喜者。我亦與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若復有人。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妙法華經乃至一偈。於此經卷敬視如佛。種種供養。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旛。衣服伎樂。乃至合掌恭敬。藥王當知。是諸人等。已曾供養十萬億佛。於諸佛所成就大願。愍眾生故。生此人間。[/color][/b][/p][p=30, 2, left]
[/p][p=30, 2, left]佛又告訴藥王菩薩:「當我滅度之後,假使有人聽到這部妙法蓮華經,乃至能聽到此部經的一偈或一句,而能在一念中生出隨喜讚歎,我都會給這些人授成佛之記。假使又有人能受持、讀誦、書寫、解說此部經或者能單單為人解說經文的某一首偈頌,那麼這個人又把法華經恭敬禮拜好像是禮敬佛一樣的看待。這人能作種種的供養,以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旛、衣服、伎樂來供養,乃至只是合掌禮拜。藥王!你應當知道他們已經在過去生中供養過十萬億的諸佛。他們在諸佛的國土,能成就他們所發的誓願,只因為他們慈悲憐愍一切眾生,因此而生到人間來,目的乃是要度脫一切眾生,同到彼岸,所以說,他們都是大菩薩的化身而來教化眾生。」[/p][p=30, 2, left][b]
[/b] [/p][p=30, 2, left][b][color=teal]藥王。若有人問。何等眾生於未來世當得作佛。應示是諸人等。於未來世必得作佛。何以故。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法華經乃至一句。受持讀誦。解說書寫。種種供養經卷。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旛。衣服伎樂。合掌恭敬。是人一切世間。所應瞻奉。應以如來供養而供養之。[/color][/b][/p][p=30, 2, left]
[/p][p=30, 2, left]藥王!如果有人問你,那一類的眾生,在未來的世界中,應當作佛呢?你應該指示他們,唯有這些受持、讀誦、書寫、宣說這部法華經的人,在未來的世界中,必定能成佛。是什麼緣故呢?假使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受持、讀誦、解說、書寫這部法華經,乃至一句,或者用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旛、衣服、伎樂來供養這部經典。為什麼我們需要供養經巷呢?因為經卷就是諸佛的法身。甚至若人能合掌恭敬這部經卷,這個人就是一切世間人所應該瞻仰和尊奉者。我們也應該供養這位法師,猶如供養佛一樣。[/p][p=30, 2, left][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