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共修道場's Archiver

地藏王菩薩 發表於 2011-1-3 21:57

法華經淺釋─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卷六    法師功德品第十九[size=3]di&`Qs n ]
何謂法師?淺言之,精通佛法,為人之師。法師有五種:1、受持法師:對於佛法,受之於心,持之於身,嚴格實踐。2、讀經法師:對著經本而念為讀。每日以讀經為修持。3、誦經法師:背著經本而念為誦。每日以誦經為修持。4、解說法師:為眾生解釋經義,說明道理,令眾生依法修行。5、書寫法師:恭敬書寫經典,或供於塔廟,令眾生禮拜,多種善根。或印成經卷,流通於世,令眾生讀誦,照經義去行。親手書寫經典,乃有不可思議的功德。
D1Jy-H^'e*kD0t'z/[
3I2];~xI3m[C jm t@ 有首偈頌謂「書寫及供養,施他令彼讀,受持正開演,講說與思惟。」有這樣的功德,才能為人之模範,受人之恭敬,而稱法師。#v\M zg/d;lbZ N

Y K DWDVp 具足這十種德行,就是大法師。是那十種呢?就是1、善知法義。2、能廣宣說。3、處眾無畏。4、無礙辯才。5、巧方便說。6、法隨德行。7、威儀具足。8、勇猛精進。9、身心無倦。10、成就忍力。.M|.u'OS9B UMF)H

J:N5VAmR N.K7x.D 何謂功德?惡盡言功,善滿曰德。也就是修功德有所得。又可以說,功是指行為的善而言;德是指心理的善而言。總而言之,福利之功能,得為善行,為之功德。
Ze5fT Wl&?.t+a |$h#e3q1?"Uw
這一品是說明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妙法蓮華經的功德,能令六根清淨,有六根互用之功能。
-M4c"h\4`7b.f8i$B
{ gh:M;] w8R!]K [color=Teal]爾時佛告常精進菩薩摩訶薩。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是人當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以是功德莊嚴六根皆令清淨。[/color]
A3W#z(bP!F
l&rU;e7gA,^p 釋迦牟尼佛說完隨喜功德之後,在這個時候,乃告訴常精進菩薩大菩薩說:「假使受五戒的男人,受五戒的女人。或者受比丘戒的男人,受比丘尼戒的女人。或者受菩薩戒的男人,受菩薩戒的女人。他們能受持妙法蓮華經,或者是讀、或者是誦、或者是解說、或者是書寫。這個人,可以得八百眼功德,可以得一千二百耳功德,可以得八百鼻功德,可以得一千二百舌功德,可以得八百身功德,可以得一千二百意功德。」OO {;r#{I

&[!W6w FWp3o 我們人的六根,每一根都有一千二百功德,在前邊有三百功德,在後邊有三百功德,在左邊有三百功德,在右邊有三百功德,合計有一千二百功德。有人問:既然每一根有一千二百功德,為什麼眼隋只有八百功德呢?因為眼睛所見不圓滿,見前不見後,見左不見右,所以只有八百功德。耳朵可以聽到前後左右的聲音,沒有障礙,具足而圓滿,所以有一千二百功德。鼻在一呼一吸之間,有停止的地方,所以只有八百功德。舌頭能嚐百味,功德具足圓滿,所以有一千二百功德,身體有觸覺逆順二緣,逆是不歡喜觸塵,順是歡喜觸塵。在逆順之間,缺四百功德,所以只有八百功德。意識有思想、有分別,具足圓滿,所以有一千二百功德。
J#IWgeGI
{EU]6O 受持妙法蓮華經的法師,有六千功德來莊嚴六根,令六根皆得清淨。眼睛明,耳朵聰,鼻能嗅香,舌能嚐味,身美妙,意通達,獲得殊勝的福報。rt9zG3z
ELW*\J}k
這一品,以常精進菩薩作為當機眾。若想有功德,必須常精進。身精進、心精進、晝精進、夜精進,時時勤精進。如果不精進,就沒有功德,所以修道人,要晝夜六時常精進。
FX@OIT6W bf$B8z9k$P,~ s
[color=Teal]是善男子善女人。父母所生清淨肉眼。見於三千大千世界。內外所有山林河海。下至阿鼻地獄。上至有頂。亦見其中一切眾生。及業因緣果報生處。悉見悉知。 [/color] _$f%D8?t!j
yEO4D#gd4O){9e z
這個善男子或者善女人,以父母所生清淨的眼,就能見到三千大千世界內外,所有山林和河海。(四果阿羅漢才能看到三千大千世界。一個三千大千世界,為一個佛國土。初地菩薩能見百個佛國土。)何謂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一個須彌山、一個日月、一個四大部洲,為一世界。積集一千個世界為一小千世界。積集一千個小千世界為一中千世界。積集一千個中千世界為一大千世界。因為有三個千的緣故,所以叫做三千大千世界,並非三千個大千世界。1x)E2PoE8I7s9H a%H
4n9](ihL!aD5Z
受持妙法蓮華經的法師,往下能看見阿鼻(無間)地獄。此地獄在八熱地獄最下層。何謂無間地獄?此地獄沒有空間,一人也充滿,不覺得有空隙;萬人也充滿,不覺得很擁擠。無間有五種:1、趣果無間。2、受苦無間。3、時無間。4、命無間。5、身形無間。總而言之,墮落無間地獄,受苦的時間沒有間斷,除非遇到佛光普照,否則沒法子可以出離。4q#iF0^9g4v
5D v)l,ws[&v O ~
有人問:「犯了什麼罪業,墮落在此地獄?」犯了五逆大罪的眾生,便墮此地獄。何謂五逆?就是1、弒父。2、弒母。3、弒阿羅漢。4、出佛身血(破壞佛像)。5、破和合僧(挑撥離間)。犯了一逆,便墮落無間地獄。
3QF7dJ{
*k*x HK"nU] 這位法師,往上能看見有頂天(三界最高一層天),也就是非想非非想處天。以定力來控制第八識。似盡為非想。定力稍動,第八識似存為非非想。這個天,外道認為是最高的境界,但是不究竟,仍有生死。6o MjPAN4H6@y

?j*Rn*X l 這位法師能看到無間地獄和有頂天,其中一切眾生的行動,及其業因緣果報得生之處,悉見悉知,清清楚楚,明明瞭瞭。這位法師雖然未證得天眼通,可是以父母所生的肉眼,能看見一切的境界。這是什麼原因?因為受持妙法蓮華經的緣故。 B ~o|b5{ O;z
3zU S*H J
[color=Teal]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color] w dQR.gU
'YXY_8h@t%h
在這個時候,世尊想把前邊的義理,再重新宣說一遍,而用偈頌來說明。
+s"jwO8Os#P -e/n(GUIf a F[
[color=Teal]若於大眾中    以無所畏心    說是法華經    汝聽其功德[/color],Q+Og#?]

&D;IQ\?^ g__T _ 假使在大眾之中,沒有畏懼心,才能對大眾解說妙法。如生恐懼心,就不能講妙法蓮華經。常精進菩薩!你要靜聽這位受持妙法蓮華經的法師,他所有的功德。我現在為你說一說。
G$}A&r}eb&xU m;A.N lxB$v
[color=Teal]是人得八百    功德殊勝眼    以是莊嚴故    其目甚清淨[/color]
g p,}P+a9X3u *O(m-T/Pa t6A[8~C
這位法師,他得到八百眼功德,證得殊勝的眼睛,能見三千大千世界內外的一切,不需要有天眼通的神通。因為有這種功德莊嚴的緣故,所以他的眼睛,甚為清淨。
o0[!jeZb$_+h hj*U(V4S-JfW(L v
[color=Teal]父母所生眼    悉見三千界    內外彌樓山    須彌及鐵圍
/p2GkbOuI e&S Z?.r\r S
并諸餘山林    大海江河水[/color]1V(gWm:g ~1u+fe0ceF
/hEj6pe+t!@Q _"j
憑父母所生的肉眼,就能看見三千大千世界內外的境界。好像彌樓山(光明山)、須彌山(妙高山)、鐵圍山(四大洲外的圍山)以及諸山的林,大海江河的水,統統看得清清楚楚。
D0I MuM,vo9L6EA r!G9{\S
[color=Teal]下至阿鼻獄    上至有頂處    其中諸眾生    一切皆悉見D:g }e"t^2lB6tQn
F{[\3]LaXgO
雖未得天眼    肉眼力如是[/color]_Ky7Y T9_*Y_F/h
;o l-J}4]m%G:]
因為得到清淨眼,所以下能看到無間地獄,上能看到有頂處之天。在其中一切眾生,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皆清清楚楚看到。雖然未證得天眼通,但是父母所生的肉眼力量,也能如是。 X'J F6Y3?QG/I

w;IU+@j.z"s [color=Teal]復次常精進。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此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得千二百耳功德。以是清淨耳。聞三千大千世界。下至阿鼻地獄。上至有頂。其中內外種種語言音聲。[/color]j1Aq5V:gP8W j?
`%UFk eL;fe
又叫一聲常精進菩薩!假使有持戒的男人或者持戒的女人,受持妙法蓮華經,能讀、能誦、能解說、能書寫,那麼這個人能得到一千二百耳功德。以這種清淨耳根,能聽到三千大千世界內外的一切音聲,下至無間地獄,上至有頂處天,在其中種種語言音聲,皆能聽到。不但是清楚,而且又能分別是何種音聲。
ZC~h7H5YQui
{;i5M.LN6W!Kh [color=Teal]象聲。馬聲。牛聲。車聲。啼哭聲。愁歎聲。螺聲。鼓聲。鐘聲。鈴聲。笑聲。語聲。男聲。女聲。童子聲。童女聲。法聲。非法聲。苦聲。樂聲。凡夫聲。聖人聲。喜聲。不喜聲。[/color]
|Cq OtS|o8Z!B
p@!~r/nj\p:JjU9Q 好像大象吼叫的聲音,野馬嘶叫的聲音,牛的聲音,車的聲音,啼哭的聲音,愁歎的聲音,法螺的聲音,法鼓的聲音,法鐘的聲音,法鈴的聲音,笑的聲音,語的聲音,男人的聲音,女人的聲音,童男的聲音,童女的聲音,如法的聲音,非法的聲音,痛苦的聲音,快樂的聲音,凡夫的聲音,聖人的聲音,歡喜的聲音,悲哀的聲音。這種種聲音,受持妙法蓮華經這位法師,統統能聽到,又能分別清楚。'hR9gK'u8Wo2W
^8H7I1B{
[color=Teal]天聲。龍聲。夜叉聲。乾闥婆聲。阿修羅聲。迦樓羅聲。緊那羅聲。摩侯羅伽聲。火聲。水聲。風聲。地獄聲。畜生聲。餓鬼聲。[/color]
1z6}E/j3X
&F+er0QM 這位受持妙法蓮華經法師,他能聽到天上的聲音。人修行五戒十善之法,死後生到天上,享受快樂,但是天福享盡時,發生五衰現象,還要墮落在輪迴中受生死。
m PnC9\8q/L
(]UJ|.| 何謂五衰現象?就是:1、花冠萎謝:天人所戴的花冠,乃是用鮮花所編,永遠新鮮,芬芳撲鼻,清淨無塵垢。等到命終時,花冠自然凋謝。2、衣服穢垢:天人所穿的衣服,非常清潔(只有三銖重,二十四銖為一兩),不需要洗濯。為什麼?因為天上清淨,沒有塵埃。等到命終時,衣服自然骯髒。3、兩腋汗出:因為天上清涼,天人永不出汗,等到命終時,便從腋下流出汗水,其臭不可聞。4、體放臭味:天人的身上,總是放香氣,善多放大香氣,善少放小香氣,比人間的香水還要香若干倍。等到命終時,卻放出奇臭的氣味,如同死屍一般,令其他天人不敢接近。5、不安於座:天人常坐禪,不動於座,衣食行一思而有,所謂「思衣衣至,思食食至。」衣服不大不小、不寬不窄,恰好合身。食物不多不少、不鹹不淡,正合口味。想到何處旅行,一思而至。這是什麼道理?因為天人有神足通,遂心所欲,不受任何的限制。可是到了命終的時候,就沒有定力,知道已經發生四種現象,心亂如麻,就坐立不安,忽坐忽立,便墮落於輪迴中,去受生死,或墮地獄,或轉為人,沒有一定,而是照業力所決定。y#W9\4h*|-b'l

!Y+Q3w0u+_'ci| 你們不要認為生到天上,就有保險,不修行坐禪,照樣要墮落三惡道中。就是釋提桓因(基督教稱為上帝,道教稱為玉皇大帝,天主教稱為天主)也不能例外,照樣去投生。
.?%^sU4~ 9^ X+q#|@$CkT~
今天講個公案。忉利天的天主,有一天發現自己有五衰現象,愁眉不展,心急如焚,忽然想起釋迦牟尼佛,可能有解救的辦法。於是來到佛所,說明來意。佛對他說:「所造的定業,無法更改。你要皈依三寶,再去投生,消了業障,再回到天宮作天主。」天主遂到人間投驢胎。母驢懷胎之後,有意將主人的瓷器踢碎,主人大怒,用棒打驢,因而墮胎。天主回到天宮,又作天主。從此以後,篤信佛法,成為佛教護法神。!U4}%B)j1Dc
K*b \yIr
這位法師又能聽龍聲,龍在往昔修行時,乘急戒緩的緣故,所以有神通,但為畜生。這位法師聽到人的聲音,便知前因後果,或者過去是龍身,現在是人身。也許現在是人身,未來是龍身。一聽聲音,便能曉得前因後果。Sd3zf%lo*@~$Q
c eV O I A{lt
夜叉聲:夜叉譯為捷疾鬼,這種鬼有三種:一為地行夜叉,不會飛行,但是行走很快。二為空行夜叉,會飛。三為天行夜叉,也會飛。他們常給人添麻煩,皈依佛法之後,反而成為護法神,保護修道人的安全。3\-\)yl o3DKT

V}.vcr9@t(f;N 乾闥婆聲:譯為嗅香神,他們不吃葷而吃素,歡喜嗅香氣。帝釋天有大法會時,燃起牛頭栴檀香,他們嗅香而至妙法堂。演奏音樂,表演歌舞,令諸天眾,皆大歡喜。Ia5P JY+z/`-XX
+kT.eC:u,gxMWQ[
阿修羅聲:譯為無端正。男修羅的相貌,奇醜無比,五官不端正,故名無端正。可是女人非常美麗,所以釋提恒因(天主)的太太,就是阿修羅王的女兒。由此可證,阿修羅的女人,非常標緻,否則,釋提桓因絕對不會娶修羅女做太太。他們有天褔而無天德,性情好鬥。這位法師,一聽聲音,便知三世的果報。2}j rC7\KRD
9mO1h;TOFx3t6C6H
迦樓羅聲:譯為金翅鳥。因為牠的翅膀是金色,閃閃發光,牠專吃龍。一般飛禽專吃蟲類,大鵬金翅鳥是大鳥,龍是大蟲,所以金翅鳥專吃龍。牠在空中巡視大海中應死的龍,發現龍時,用翅膀(展開有三百由旬)搧海水,成為兩半,應死的龍,嚇得發抖,遂失去神通,露出體形,等著被吞。可是大鵬金翅鳥將要死時,就沒有威力,龍也不怕牠,反而吐出毒氣,將牠毒走。金翅鳥無可奈何,飛返金剛山,被火所焚而死,留下焚不壞的心,成為如意珠。3M&F j {}]4~.oD

#K S-af-?3g 龍王眼見自己的種族被金翅鳥所吞,快要到絕種的時候,來到佛所,乞佛慈悲,解救危機。佛送龍王一件袈裟,對牠說:「將此袈裟拆成一縷一縷,每龍的角上掛一縷,這樣金翅鳥就不能搏龍而食了。」龍王回到龍宮,按照佛所指示,每條龍有了護身的法寶。從此大鵬金翅鳥再也找不到龍為食物,餓得難忍,也來佛所,對佛說:「世尊!您對龍慈悲,對我不慈悲,我沒有龍可食,那麼,我吃什麼?」佛對牠說:「你要曉得因果報應,你今生吃龍,龍來生吃你,互相吞食,無有了期。在佛法中要戒殺生,你從今以後,不要吃肉,要吃齋食。」金翅鳥問:「我吃什麼齋食呢?請世尊指示!」佛說:「自今天開始,叫我弟子在午齋時,送一份米飯給你,足夠你吃飽的,不要擔心!」所以一直到現在,在午齋時,送出七粒米,一粒米變成七粒米,七拉米變成四十九粒米,變化為無量米,足夠金翅鳥所食。有天眼通的人,可以看見大鵬金翅鳥飛來取食。l?8S n.L4F:Y4KW m*J
&JHj.|2Pt e0EHgg?
緊那羅聲:譯為疑神,因為他頭上有一角,令人懷疑,故為疑神。他是帝釋天的樂神,演奏莊嚴的法曲,令聞者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pMMc@ ZxDF
.n*CfPCH3k)G%K1go
摩侯羅伽聲:譯為蟒神,又為大腹行。牠在未皈依佛前,專放毒氣,傷害人畜,作為食物。皈依佛之後,改邪歸正,成為護法神。
,MxL/bh0@ c%f
,a}})L.OT7mhC 以上是天龍八部,牠們各有所因,各有所果。這樣種種的聲音,解說妙法蓮華經這位法師,悉知悉見,皆能明瞭。
'fh a)Ky2c+y
\VOQ2Uc L+H 火的聲音、水的聲音、風的聲音,這位法師一聽,便知三世的因果。或者在過去發生什麼災難?或者在現在將要發生什麼災難?或者在未來會發生什麼災難?一清二楚的知道。為什麼?因為受持妙法蓮華經所得的功德,所加持才有這種神通力。
#]:^Emv&Iz
V$@)`eE A 地獄的聲音、畜生的聲音、餓鬼的聲音,這位法師,一聽到這個人的聲音,便知前生是什麼?或者來生是什麼?都能預知,絲毫不會錯的。sOmr0Js0y
Zwf!kL Z2y*v
我們在吃飯前要念:「佛制比丘,食存五觀,散心雄話,信施難消。」凡受食時,當作此觀。何謂五觀?就是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二、忖己德行,全缺應供。三、防心離過,貪等為宗。四、正事良藥,為療形枯。五、為成道業,應受此食。有這五種觀想,所吃的食物,一定消化。如果沒有這五種觀想,一定不會消化,所謂「三心不了水難消,五觀若明金易化」,若是三心不了,就是喝施主一杯清水,你也消化不了。這五種觀想若是明白了,就是一餐吃了值一斤金子的飲食,也會消受得了的。所以出家人在吃午飯時,一定要念供養咒。$q_XHg&tzQ

fUPf/B5y g 古德說:「施主一粒米,重如須彌山,吃下不了道,披毛戴角還。」各位看一看!吃了飯不修行,罪過多大!將來要變牛變馬來還債,多麼可怕呀!各位!要認識清楚這種果報,不可依佛穿衣、賴佛吃飯,將來的罪過不堪設想。
?me]i;j3u1Y6] t(D }?}~N w
[color=Teal]比丘聲。比丘尼聲。聲聞聲。辟支佛聲。菩薩聲。佛聲。 [/color]%?9^/k1I'O
Yi(gBB'o2m MW
比丘聲:比丘譯為乞士,外乞食以養色身,內乞法以資慧命。中國人稱比丘為和尚,和尚的生活,行人所不能行的事,忍人所不能忍的事,修忍辱波羅蜜,絕對不發脾氣,過著清心寡欲、淡泊明志的樸素生活,與世無爭,對人無求。為什麼?因為求解脫,得自在,所以不貪財、不結婚、不求名、不食肉、不多睡,沒有五欲之戀,專心修道,容易有成就。所以說出家乃是大丈夫所為之事,非一般人所能做得到的。g p n s#pWWS
XVF-\}
比丘尼聲:女人出家修行者,稱為尼師。目的如前因。阿難尊者向佛懇求,准許女人出家修道,但是需守八敬法。這位法師一聽他(她)們的聲音,便知三世的因果。或者在過去是出家人?或者現在要做出家人?或者在來生要做出家人?詳細而明瞭。i`8g `6K*|JP,C

|1sN/F0VB2HfB*S 聲聞聲:他們是聆聽佛說四諦(苦、集、滅、道)法而悟道,故為聲聞。可是他們自度不度他、自覺不覺他、自利不利他,故為自了漢。小乘的思想,就是不管閒事,所謂「摩訶薩不管他,彌陀佛各顧各」,這是小乘人的作風。Z2k_"~0c\l,B]
vM1B k8A7GGo;L/R/X
辟支佛聲:也就是緣覺,觀察十二因緣而覺悟,故為緣覺。在佛出世時為緣覺,在佛未出世時為獨覺。他們在深山穹谷中,研究萬物生滅之理,春觀百花開,秋睹黃葉落,覺悟一切無常,無師而證得真理——了生脫死。Ph/km&pf"byb

R2v.g'?cE X 菩薩聲:他們是修六度萬行,而行菩薩道,廣濟眾生,有犧牲的精神,為拯救眾生離苦得樂,乃倒駕慈航,從常寂光淨土來到娑婆世界,普度眾生,並且發大願,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又說:「地獄未空,誓不成佛。」又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這種精神多麼偉大呀!我們出家人,要向地藏王菩薩學習,要有慈悲心。在佛教中有兩句話:「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要向這條大道邁進,遇到挫折也不回頭,直達目的地——無眾生可度為止。大乘的思想,為人不為己,所謂「捨己救人」。有這種行為,才是真正的佛教徒。否則,慈悲成為口頭禪,說到做不到,等於空談,違背出家人的責任和義務。J4i kxT#TC&DGX
hH.p r)Sa?0dL2q1K
佛聲:佛是覺悟的人,因為三祇修福慧,百劫種相好的緣故,所以得到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種隨形好的莊嚴身。佛已經三覺圓滿、萬德具備,受天上的人和人間的人所尊敬,故稱為世尊。 \!UZo p/_F9m
#cj VT1{l6n
出家修道人,要福慧雙修,不可偏差。如果專修一邊,功德不會圓滿,所謂「修福不修慧,大象掛瓔珞;修慧不修福,羅漢托空缽。」怎樣修福?多作功德,救濟苦難的人。怎樣修慧?講經說法,印經流通。
.uzFe1]Jd'w
*fX(VE{#R 這位受持妙法蓮華經的法師,一聽到這種聲音,便知三世的因果。或是聲聞耳,或是辟支佛聲,或是菩薩聲,或是佛聲,這四聖的聲音,完全知道,而且分析很清楚,絕對無訛。A6[G3[s}/^p0S|B

y0`7HW$Y&N [color=Teal]以要言之。三千大千世界中。一切內外所有諸聲。雖未得天耳。以父母所生清淨常耳。皆悉聞知。如是分別種種音聲而不壞耳根。 [/color](V ~2z r^*B8r rau9O

iw(XOtF:?\1c 總而言之,在三千大千世界以內和以外,所有一切的聲音,這位法師,雖然沒有獲得天耳通,可是以父母所生清淨平常之耳,皆能完全聽知。這樣分別種種的音聲,而不會破壞耳根。為什麼?因為不被聲塵所轉,所以不壞耳根。
k9|:S;Q:v:Lg
,dJveBi/F-i [color=Teal]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color]
;CJsi#J O-h1X5`Q+[pV*a u
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悲心切切,願意將長行的義理,用偈頌再重新宣說一遍。
L&T,NY(Pu8K w@\4{6@[Y
[color=Teal]父母所生耳    清淨無濁穢    以此常耳聞    三千世界聲[/color]
CF2eP.dN[2t .wb'~zn$] Bo
受持妙法蓮華經的法師,以父母所生的肉耳,非常清淨,沒有污濁穢垢。用這個平常耳能聽三千大千世界內外一切的聲音,清清楚楚。!c7{FtFa'M0tU T
[color=Teal]
mIw7|6^ ~?1@"DV2['C U 象馬車牛聲    鐘鈴螺鼓聲    琴瑟箜篌聲    簫笛之音聲[/color]6~G|M#GE7I3[
'C\ ruUu2nr
或者是象聲,或者是馬聲,或者是車聲,或者是牛聲。所有的鐘聲、鈴聲、螺聲、鼓聲,也能分別清楚。以及琴聲(五弦或七弦)、瑟聲(二十五弦)、箜篌聲(二十三弦)、簫聲(前有五孔,後有一孔,豎吹)、笛聲(有七孔,橫吹),種種樂器的音聲。這位法師,完全能聽得到,又能分別清楚是何器具之音聲。
(f)W&~ D!wS R)Na @
PW&X2E4N{b\ [color=Teal]清淨好歌聲    聽之而不著    無數種人聲    聞悉能解了[/color]
*Fi5KB#SDf;i
)M'hvK Qy1N(g$[#r 清淨悅耳的歌聲,有陶冶人性情之功用,但是聽了之後,不可著住在歌聲上。無論是那一種族人所唱的歌聲,這位法師皆能分別瞭解,沒有言語不通之障礙。
WxU2es)bw8X!K'z
'n0}YBD4I [color=Teal]又聞諸天聲    微妙之歌音    及聞男女聲    童子童女聲[/color]W%i9Fr0y&A*Z/q
3Oj$H/t.?h%~T
這位法師,又能聽到諸天的聲音,又能聽到微妙的歌音,又能聽到男女的聲音,又能聽到童男童女的聲音。總而言之,無論什麼音聲,都能聽到,而且分析得非常清楚。
)l]3a1PYO+K WJ Wr-`_8o4v
[color=Teal]山川險谷中    迦陵頻伽聲    命命等諸鳥    悉聞其音聲[/color].wL5Z V(~8t'N%Wf6] aR
;aGc\x)Vg\4{s$C
在山川危巖之中,有迦陵頻伽鳥的音聲(譯為好聲鳥產於雪山,在卵中便會鳴),其音和雅,又為仙鳥,能發非一般人所能聽到的妙音。命命鳥就是共命鳥,一身二頭,二口同時飲食,同時啼鳴。以及一切諸鳥的啼聲,這位法師能完全聽到。
7au:X J j
y{g/z;@5G8BB;eK A [color=Teal]地獄眾苦痛    種種楚毒聲    餓鬼飢渴逼    求索飲食聲[/color]1D-[$[7f^A` s
L#JT~;C ^7^6R({4U
地獄有八熱地獄、八寒地獄、十八地獄等等。在地獄受種種楚苦的聲音,這位法師皆能聽到。餓鬼飢渴所逼迫的聲音,到處尋求飲食的聲音,這位法師皆能聽到。餓鬼因為業力所感,咽細如針,腹大如鼓,永遠吃不飽。為什麼?因為食物到口,變成火燄,看水是血而不能飲,故名餓鬼。是什麼原因成餓鬼呢?因為這人在世時,誹謗三寶、破壞三寶,故死後為餓鬼。目犍連尊者,他是神通第一。有一天,他去尋找他死後的母親在何處?發現他母親在餓鬼道中,身焦如焚,十分可憐。尊者乃用缽盛飯給他母親吃,不料飯竟變成火炭,無法下嚥。目犍連尊者,見到這種情形,痛哭流涕來問佛:「這是什麼因緣?」佛告訴他:「因為你母親在世時,不但不信佛法,反而毀謗,所以受此倒懸之苦。」佛又說:「你於七月十五僧自恣日,用百種供物,供養眾僧人,請其誦經誦咒,藉此功德,不但你母親得救,就是過去七世的父母,也能得救。」因此每年寺院皆舉行盂籣盆法會(譯為「解倒懸」),超度七世的父母,離苦得樂。
(s*kyw6v$Y
["D-\{+Q W t`0]$B [color=Teal]諸阿修羅等    居在大海邊    自共言語時    出於大音聲[/color]
h Oq|Q m
m+z g.B.S1D5ox 所有的阿修羅,脾氣很大,沒有涵養功夫,所以歡喜鬥爭。他們住在大海邊,互相談話時,發出很大的音聲。為什麼?因為沒有慈悲心,只有仇恨心的緣故。,B.a*a0y)d9U
4f._CX,k9u
[color=Teal]如是說法者    安住於此間    遙聞是眾聲    而不壞耳根[/color]$[ ay G-S,r/B
ve]y]Cw
這位解說妙法蓮華經的法師,他安穩住在慈悲處,能聽到很遠的一切聲音,而不會破壞耳根。因為說法的功德所加持的緣故。4Ox.c+pp {6{'Z
[color=Teal]
dZX2s;wG#C I ug 十方世界中    禽獸鳴相呼    其說法之人    於此悉聞之[/color]
-OSN l fh"Rb F1r9r uo!]
在十方一切世界之中,所有飛禽和走獸互相爭鳴,互相呼叫的聲音,這位說法的法師,在此完全能聽到,完全能明瞭。4[H-m/i6`$q!d*p'w Y@K
[color=Teal] EI0o;J I CN kh
其諸梵天上    光音及遍淨    乃至有頂天    言語之音聲
VzjEo;v8qiz )WJ!\+zu*^
法師住於此    悉皆得聞之[/color]yq?0BN

v.hR^`L8bid 色界大梵天,已經離欲界的淫欲心,寂靜而清淨,天主是尸棄,深信正法,每逢有佛出世時,他先來請佛轉法輪。婆羅門教崇拜大梵天,認為婆羅門是從大梵大口中所生,最為尊貴的人,稱為貴族。剎帝利(王族)是從大梵天臂所生,所以統治全國人民。吠舍(工商農)是從大梵天脅所生,能生產一切應用之物。首陀(奴隸)是最下賤的人,稱為賤族,沒有宗教信仰自由,沒有政治的權力,教育、經濟、待遇皆不平等。
O0r(Ya j:a b,R
!y+tA6on'WiYWx 光音天是二禪第三天,此天不但身心能放光,代替說話,而且又可放智慧光來教化眾生。據說地球的祖先是從光音天而來。此天的人,歡喜旅行,到處觀光。有一次,來到地球(成劫期間)發現地肥(類似牛奶)非常甜美,清香可口,形同甘露。一時起了貪心,而飲過量,因而失去神足通,不能返回光音天。遂留住地球,成為人類祖先。*]1U2I^ Q/o_ h
s~ufl
遍淨天是三禪第三天,此天已經得到普遍清淨的快樂,雖然妙樂無窮,仍是有漏之樂。一般行者認為這是安身立命之處,貪圖快樂,便忘了清淨的家鄉,容易墮落。真正修行人,不在此天停住,急急出此天界,到四禪天去。QW'w$\:c"g1k1dT

.u\'q8uO/w$^A 到福愛天時,有兩條路,一是正路:修無漏定的人,可以直達廣果天,而進入五不還天。一是歧路:修無想定的人,可以到無想天(長壽天),這是外道所住的地方,仍是不究竟之處。暫時寂然不動,等定力攝持不夠時,自然墮於六道輪迴中受生死。好像冰夾魚、石壓草一樣的道理。
9IH oW_J
4Uq ?U} 有頂天就是無色界最高一層天,也就是非想非非想處天。釋迦牟尼佛當初在雪山修道時,其師修到此天的境界,佛認為不是解脫生死之法,乃離他而去。自己苦修六年,仍然不得了生脫死之法,於是放棄苦行,來到菩提樹下,靜坐思惟,到四十九天的夜裡(此時佛是三十歲,時間是十二月初八日),看見明亮的星星而悟道,證得十二因緣之理,乃是生命之輪。4y,]{-yI%B

Oh$q7]z f 諸天的言語聲音,這位法師住在此處,完全能聽到,甚至那一個天說什麼言語,也分別清清楚楚,聽得明明白白。
aGRA!gi8w| e*r wj'x|'E Tz o
[color=Teal]一切比丘眾    及諸比丘尼    若讀誦經典    若為他人說j{ wMY

d t\L\3H5m)WR 法師住於此    悉皆得聞之[/color]P5\WIk6N VuDc
t|/dO8G
一切出家的比丘和比丘尼,他們或者讀經典,或者誦經典,或者為他人解說經典,或者恭敬書寫經典。這位法師住於此處,完全能聽到他們在修持那一種法門。 K8D#Am\jN
s H0c!Wa];g6LO
[color=Teal]復有諸菩薩    讀誦於經法    若為他人說    撰集解其義!ey y2M%nA%F[']]

5u M0R4zR:a`t4M 如是諸音聲    悉皆得聞之[/color]
8N J1x\-?0P ` a r"?&iM
又有一切菩薩,或者讀此經,或者誦此經,或者為他人解說此經,或者撰著此經,或者集解其義。像這樣種種的音聲,這位法師完全都能聽得一清二楚。
HZn GO'} C N
K3\l/|6M"kc:~ [color=Teal]諸佛大聖尊    教化眾生者    於諸大會中  演說微妙法He Y7V-H*H@'l

|yhV n:P@Oiw 持此法華者    悉皆得聞之[/color]QdH:Qu"g O3Q

Ct;sRV 十方諸佛是大聖尊,教化一切眾生。在一切大會之中,演說為實施權,開權顯實的微妙法,受持妙法蓮華經的這位法師,完全都能聽得到。Sw(]5NqT
aL(AeD-U-C%q]v
[color=Teal]三千大千界    內外諸音聲    下至阿鼻獄    上至有頂天J#uCzL%T

%is6X:J qW$]P 皆聞其音聲    而不壞耳根[/color]7A T9rU/]f%I fb$\+ky

1HQ8k6iO"@2Bz 在三千大千世界以內和以外,所有一切的音聲,下至無間地獄,上至有頂處天。這位法師皆能聽到其音聲,可是也不會損壞他的耳根。?+s?1P`h.VO"tN

$k ]@I@d x [| [color=Teal]其耳聰利故    悉能分別知    持是法華者    雖未得天耳
'D\R9X4hJh XI
V.f.l dt?6R~O 但用所生耳    功德已如是[/color]
`.kq)y8mv
bKh af&g 因為他的耳根,非常聰利的緣故,所以能分別了知。受持妙法蓮華經的法師,雖然未證得天耳通,但是用父母所生的肉耳,就能聽到一切的音聲。為什麼?因為受持法華經的功德之緣故。)@2O!gpyV
Aj;U*vg?
眼有五眼,就是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所謂「天眼通非礙,肉眼礙非通,法眼唯觀俗,慧眼了真空,佛眼如千日,照異體還同,圓明法界內,無處不含容。」耳也有五耳。這位法師乃是用父母所生的常耳。因為解說法華經有功德,不但能聽到一切的音聲,而旦還能知道一切的音聲。Azcel#j[Mg

8z ~b*b/Xf9~2h&B(B)W [color=Teal]復次常精進。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成就八百鼻功德。以是清淨鼻根。聞於三千大千世界。上下內外種種諸香。 [/color] aa jC'I I gc1p%X

G3Y9~8V'b4g2v*_ 將前邊的道理再說一次。釋迦牟尼佛又喚一聲常精進菩薩!假使有善男子和善女人,他們受持妙法蓮華經,不論是讀、是誦、是解說、是書寫,皆能成就八百鼻功德。用這種清淨的鼻根,可以嗅到三千大千世界內外,乃至上下各方一切的香氣。
[8q$I.[7s;y)`"X wVoE GU#x
[color=Teal]須曼那華香。闍提華香。末利華香。薝蔔華香。波羅羅華香。赤蓮華香。青蓮華香。白蓮華香。華樹香。果樹香。栴檀香。沈水香。多摩羅跋香。多伽羅香。及千萬種和香。若末若九若塗香。持是經者。於此間住。悉能分別。[/color]2P U v}'rK&|}0ts%n
(jCQ+U _M3o:x}
有須曼那華香,譯為悅意華。此華又香又美,形色非常美麗,令人心悅意足,故為此名。又有闍提華香,譯為全錢華,華是黃色,形如錢狀,故為此名。又有末利華香,譯為鬘華。此華可編製華鬘,掛在身上,以為莊嚴。現在還流行花圈,獻給客人,表示歡迎;獻給死人,表示哀悼。又有薝蔔華香,譯為金色華,花小而香,順風遠揚,其香不散。又有波羅羅華香,譯為重生華。因為這種華,開過一次,能再開一次,故為此名。赤蓮華香,就是波頭摩華。青蓮華杳,就是優缽羅華。白蓮華香,就是芬陀利華。有華樹的香氣,有果樹的香氣。又有牛頭栴檀的香氣,產於印度牛頭山,故為此名。香氣如麝香,在四十里以內,可以嗅到香氣。其性清涼,可冶病,做藥材。又有沉水栴檀的香氣,因為木質堅而重,如同金屬類,放在水中,即刻沉下,故為此名。又有多摩羅跋香,譯為藿香,可以做藥材。又有多伽羅香,譯為根香,它的根異常清香,久聚不散。以及千萬種的合香。或者為末,或者為丸,或者塗香,受持妙法蓮華經這位法師,就在此間住,完全能分別是什麼的香氣。
0Gk7}Nu!ou
9?&LjVf [color=Teal]又復別知眾生之香。象香。馬香。牛羊等香。男香。女香。童子香。童女香。及草木叢林香。若近若遠所有諸香。悉皆得聞。分別不錯。[/color]R/Yh-Al5]^ U

7t F+x-\(YQ;]9`_(T 又能分別知道一切眾生的香氣。好像象的香氣、馬的香氣、牛的香氣、羊的香氣。男人的香氣、女人的香氣、童男的香氣、童女的香氣。以及草的香氣、木的香氣、叢林的香氣。不論是近還是遠,所有的一切香氣,完全都能嗅到,分別是什麼香氣,不會錯誤。
DVgW:X3nu.f#g|w
we i6@5O [color=Teal]持是經者雖住於此。亦聞天上諸天之香。波利質多羅拘鞞陀羅樹香。及曼陀羅華香。摩訶曼陀羅華香。曼殊沙華香。摩訶曼殊沙華香。栴檀沉水種種末香。諸雜華香。如是等天香和合所出之香。無不聞知。[/color]"\q.d+wn,cG C q(L
.Fc:w d(S
受持妙法蓮華經的法師,雖然住在人間,可是也能嗅到諸天的香氣。波利質多羅樹香,譯為天樹王。在忉利天喜見城外,諸天眾在此樹下休息,因為香氣撲鼻,有清涼肺腑之功效。拘鞞陀羅樹香,譯為大遊戲樹。諸天眾在此樹下遊戲作樂。又有曼陀羅華香,譯為小白華。又有摩訶曼陀羅華香,摩訶譯為大,即是大白華。又有曼殊沙華香,譯為小紅華。又有摩訶曼殊沙華香,譯為大紅華。又有牛頭栴檀香,又有沉水栴檀香、種種的末香、種種雜華香。這些種種的天香,和合在一起,所放出香氣。這位法師,無不嗅之,一嗅就知道是什麼香氣。2G6t~'qE4YYI&`F9ag

`Q)UZv$a [color=Teal]又聞諸天身香。釋提桓因在勝殿上。五欲娛樂嬉戲時香。若在妙法堂上。為忉利諸天說法時香。若於諸園遊戲時香。及餘天等男女身香。皆悉遙聞。[/color]L\wx;px i*F\

0B [L@Ex0dDt*? 受持妙法蓮華經這位法師,又能嗅到諸天人的身香氣味。諸天的天眾,因為持戒非常認真,絲毫不犯,所以身放香氣。我們出家修道人,一定要嚴守戒律,身體自然放香,否則就放出臭味。香代表善,臭代表惡。欲知人是否守戒,嗅其身味,一嗅便知。若行善多就香,若行惡多就臭,絲毫不會錯誤的。凡有體臭的人,趕緊守戒,多行功德,慢慢體臭會變成體香,絕對不是嚇人。過去,有位比丘尼,讀誦妙法蓮華經有若干年的歷史,後來她的口放出香氣。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總而言之,前生是修道者,今生身體不會有狐臭的味道。
Tnh&[&Co
:yD7EqeT^A y 釋提桓因是忉利天的天主,他管轄三十三天,所謂諸天。在勝殿享受五欲之娛樂和嬉戲時的香氣,或者在妙法堂為忉利諸天說法時的香氣,或者在一切華園遊戲時的香氣,或者其餘諸天一切男女的身香。這位法師,都能遙聞這種香氣,而能分別是什麼香氣。
0G+{:`7e1\,z U2Nj&@ -OL(W)a/I[^sql
欲界的眾生,皆有淫欲心。就是六欲天,也不例外。所謂「四王忉利欲交抱,夜摩執手兜率笑,化樂相視他暫視,此是六天真快樂。」不過比人間的淫欲心減輕而已。等到色界天時,沒有食淫二欲,所以色界雖有體形,而無男女之分別,但仍有物質之欲念,所以還有樓閣宮殿。到了無色界,不但沒有食淫二欲,就是形體也沒有,只有心識而已。由此可證,修道人一定要斷欲去愛,才能超出三界。諸天未斷欲念,故仍然有生死。6^|z Z4UV
.~#IJ%]K5c
[color=Teal]如是展轉乃至梵世。上至有頂諸天身香。亦皆聞之。并聞諸天所燒之香。及聲聞香。辟支佛香。菩薩香。諸佛身香。亦皆遙聞。知其所在。雖聞此香。然於鼻根不壞不錯。若欲分別為他人說。憶念不謬。[/color]
c!o6S6v;J4cj3j8NC
-S ]KLc*tQri 這樣的輾轉,乃至色界大梵天,上至有頂天,在這中間諸天的身香,也能嗅到。不但能嗅到,而且分別很清楚,並且也能嗅到諸天所燒香之香氣。以及聲聞、辟支佛、菩薩、諸佛所燒之香。聲聞燒的是四諦香,辟支佛燒的是十二因緣香,菩薩燒的是六度萬行香,諸佛燒的是解脫菩提香。這些香氣,雖然在遙遠的地方——常寂光淨土,但是受持妙法蓮華經的法師,皆能嗅到這種四聖的香氣,而且又能知道這種香氣所在地。雖嗅此香,也不損害鼻根,也不會判斷錯誤。假使將所見的境界,分別為他人說,他能憶念不會忘記,清清楚楚的記在腦海中,不會有錯誤的情形。,b!At${5s;t

e5`.|){#l0S(n/_ [color=Teal]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color]
+]W8w:{9IvL;iJ
z D\'h-V 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願意將前邊所說的義理,再重宣說,用偈頌再詳細說明。 p:P Ue*nI/MhQ
n2c isft}&Z
[color=Teal]是人鼻清淨    於此世界中    若香若臭物    種種悉聞知[/color]
Xw~}H0K R
,o(]2J z;\ 這位受持妙法蓮華經的法師,他的鼻根非常清淨。在此世界之中,或者是香物,或者是臭物,種種的氣味,完全能嗅知,不會有錯誤。
C/x)rZx:P7YYDz7g A {*B G+iq ?
鼻根不被香塵所染,就會有六根互用的境界。何謂六根互用?眼睛能聽聲,耳朵能見色,鼻子能嚐味,舌頭能嗅香,身體能知法,意識能覺觸;這就是六根互用的境界。每一根都有六根作用,你說妙不妙?其實一點也不妙,修道人修到爐火純青的時候,都會產生這種作用,沒有神祕可言,只不過生理方面起了變化而已。
o+`j%Yl SjX
4x}:h4qXpI#N1eX 一般人只知眼能見色,耳能聽聲,鼻能嗅香,舌能嚐味,身能覺觸,意能知法。如果對他說六根互用的境界,他認為是癡人說夢,是不可能的事。等他修到此境界時,不說也會明白了;所以佛法不在說而在行。到時候,見而不見,聞而不聞,嗅而無嗅,嚐而無嚐,觸而未觸,緣而未緣。不被境界轉,才有六根互用的成就。4`Jy-bFm/P#y9h
V2E'qY%Z
[color=Teal]須曼那闍提    多摩羅栴檀    沉水及桂香    種種華果香[/color]
9Zzd1^udV1r
*\*Ek9r,T|L%a 須曼那華香、闍提華香、多摩羅香、栴檀香、沉水香、桂木香、種種華香、種種果香。受持妙法蓮華經的法師,一嗅便知是什麼草木之香。
lj-e`s%[W
wW lM[ \]1`Q [color=Teal]及諸眾生香    男子女人香    說法者遠住    聞香知所在[/color]
/O5H'}v\2m9{ Dv3o#Q0i(LI&|
又能知道眾生的香,如馬牛羊等的香。又能知道男子的香和女人的香。說法華經的法師,雖然住在很遠的地方,一嗅到香氣,便知香氣在何處。gb4D S/iz T8K9v4i
)n|cE2qU*]
[color=Teal]大勢轉輪王    小轉輪及子    群臣諸宮人    聞香知所在[/color]:A*c9g} VM&Jo [

,[bO? Nb1X)]t 轉輪聖王分為四種:有金輪王管轄四天下,銀輪王管轄三天下,銅輪王管轄二天下,鐵輪王管轄一天下。金輪王為大勢轉輪王,他有千子,又有七寶:1、輪寶。2、象寶。3、馬寶。4、珠寶。5、女寶。6、藏寶。7、兵寶。其餘三輪王皆為小轉輪王。9c,l9k8P)j{k
s^3i\P6K:w H\
大轉輪王、小轉輪王、千子、群臣、宮人等等。這位法師,一嗅香氣,便知他們的所在地。由此可證,鼻子也有眼睛的功能。
\*\PV G#M Y
8a|g8`| [color=Teal]身所著珍寶    及地中寶藏    轉輪王寶女    聞香知所在[/color]So9b[~ u(T,}#d ?D~

`9|Hz:o ka)B j 身上所戴一切珍寶,地下所藏一切寶礦,轉輪聖王和寶女的行蹤。這位法師,一嗅香氣,便知所在之處。#Z8j#zHd"Q
6k"oDF}$kO
[color=Teal]諸人嚴身具    衣服及瓔珞    種種所塗香    聞香知其身[/color]U8fS,MQ NKY

e5c%e ^6V+I 天上的人和人間的人,他們用來莊嚴身體的飾物,好像衣服及瓔珞,以及種種所塗之香。這位法師,一嗅香氣,便知其身的莊嚴具是什麼。^ M$j0W ^T}v [&f"p

GGRoK [color=Teal]諸天若行坐    遊戲及神變    持是法華者    聞香悉能知[/color]6E+d3Df i/c*c&{*vG
E0[ V ]l1{!F(D
三界諸天的天眾,或者行走,或者坐禪,或者遊戲,或者神變。這位法師,一嗅香氣,便知他們在做什麼。
;d0OX&kvvxs4K4X+g rk|Z6n(K*m4|}
[color=Teal]諸樹華果實    及酥油香氣    持經者住此    悉知其所在[/color]
6w4}\,Vv-W V^K5g^
所有一切的樹、一切的華、一切的果實,以及酥油點燈的香氣。這位受持法華經的法師,住在此處,一嗅香氣,完全能知道其所在之處。
)w;Jo4m A
{*r Pf ^Z(?_ [color=Teal]諸山深險處    栴檀樹華敷    眾生在中者    聞香悉能知[/color] _0? |[-RJO
4u [*B `3zb
在深山穹谷很危險的地方,有栴檀樹開花,很茂盛很香豔。所有的眾生,在深山中做什麼,這位法師,一嗅香氣,完全能明明白白的曉得。9E/_$b2R3cn7K{&n0H

a%RQ }5yy%`S [color=Teal]鐵圍山大海    地中諸眾生    持經者聞香    悉知其所在[/color]VR&kSlMt2lt*j

yJI6SB9E v#@q ub 鐵圍山和大海,以及地中的一切眾生。受持妙法蓮華經的法師,一嗅香氣,完全能知道他們所在的地方,清清楚楚,不會錯誤。
4qAE%If6M*z.h\ n^%_CTKKx} I

j*~| Ai S5kK'CA _\0S [U1sT V
[color=Teal]阿修羅男女    及其諸眷屬    鬥諍遊戲時    聞香皆能知[/color]q6\ AU5p|V

,OzS3S U;gy 阿修羅的男女,都有爭勝鬥狠的心理。如有不如意,就發脾氣。好像釋提桓因的夫人——阿修羅王之女,她非常嫉妒,常和天主發脾氣,甚至發生戰爭。阿修羅的男女和眷屬,在遊戲時,以鬥爭為娛樂,以發脾氣為消遣,習以為常,不足為怪。這位法師,一嗅香氣,就能知道他們的情形。
/E1T\2?Na
e/i-[;Rs [color=Teal]曠野險隘處    師子象虎狼    野牛水牛等    聞香知所在[/color]
+grg:iQ'Tw(}o-F9Hn (\M XFx1}1B IS6t
在曠野無人住的地方,或者在最危險狹隘的地方。或有獅子、大象、老虎、豺狼,或有野牛、水牛等等。這位法師,一嗅香氣,就知道他們所在的地方。+B x1r0w[!B(|

9l i1z6?[]y [color=Teal]若有懷妊者    未辨其男女    無根及非人    聞香悉能知[/color]vohq$fU_!qV2r.Bw

aH2Y,^;Q4L0VM 假使有女人,已懷胎孕,無法辨別是男是女,或者是鬼胎,或是怪胎。這位法師,因受持妙法蓮華經的緣故,一嗅香氣,完全能曉得清楚,不會判斷錯誤。
6X8U~ Yj"o;U[8l)?
,J&q@^f [color=Teal]以聞香力故    知其初懷妊    成就不成就    安樂產福子[/color]
9H?{3dCSz
%j;?8w)z3^!L.m 因為用嗅香氣力量的緣故,能知道孕婦懷胎的情形。成熟了還是未成熟?一嗅香氣便知。好像水果,熟了可以摘下來,未熟不可摘下來,所謂「瓜熟蒂落」。這是自然現象,不可用強迫手術來催生,對母子皆有危險性。現在流行墮胎,這是最不人道的事。那些謀財害命的醫生,皆種下罪大惡極的因果。 E z6p|b-n
7Nd/q0P-sr.|9xA
胎兒在母腹中住十個月才成就,可以生出來,母子一定平安。若是在七個月生出來,那是不成就,嬰兒的生存率很低。女人在生小孩子的時候,十分危險,在生死關頭徘徊,生命和閻羅王只隔一屑紙那樣的近。如果皈依三寶,讀誦經典,就能安樂產生有福報的兒子。
f pNO'y8ww:ri;]
sm@8iDB;J ;y:x5n1\7RD$Y i7p pJ
wEx!W8``
[color=Teal]以聞香力故    知男女所念    染欲癡恚心    亦知修善者[/color]$EL Br'T"AI

'_b r,Z1ny'T7l#T 因為嗅香力的緣故,能知男人所想念是什麼?又能知女人所想念是什麼?不外所想的是染欲的事。因為愚癡的緣故,才想男女之事。得者歡喜,失之瞋恚。這種種心理,這位法師完全了解,也知道那一個人是修善法的行者。
D7C!p0P.yD.tM*P
$QZE"g bA+b [color=Teal]地中眾伏藏    金銀諸珍寶    銅器之所盛    聞香悉能知[/color]e };{!Tc7Br3O)W
m3Fon8JbL+Kz&g
又能知道地下所藏的寶礦,或者是金礦,或者是銀礦,或者是珍寶等。在銅器皿中所盛是什麼東西?這位法師,一嗅香氣,完全能知道。
#?T)pq8lU!C1j$Uz4c E4Z)i"g3\ W!k
[color=Teal]種種諸瓔珞    無能識其價    聞香知貴賤    出處及所在[/color]
A^li;gUv[5~W9c 'l _(N;A%g%S+g
有種種的瓔珞,瓔珞是用七寶(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所編製成串,懸掛在衣服之上,成為裝飾品。好像現在女人所戴的項鍊一樣。當時(佛在世時)印度貴族男女皆佩之,表示莊嚴的意思。你們看!所有的菩薩,身上都有瓔珞。在普門品上說:「無盡意菩薩,解頸眾寶珠瓔珞,價值百千兩金,而供養觀世音菩薩。」
#OZH3\kA9hFs J(R 8w1I8nS0Z6e4ey
瓔珞的價值,凡夫是無法估價,不知是貴,也不知是賤,無法知道值多少錢?可是這位法師,一嗅香氣,便知是貴是賤,珠寶的出產在那裡,現在在那裡?{,Zh@0v NZ
3I:N#T~ S5\)n$j IV
[color=Teal]天上諸華等  曼陀曼殊沙    波利質多樹    聞香悉能知[/color]
$YIo7BqXN;in'T
+B`9Rg4}/FF 忉利天有很多種華樹,好像小白華和小紅華,以及天樹王等。這位法師,一嗅香氣,完全能知道。
]yIQ!jR"Am q(J#k*e `8d@,[7ry
[color=Teal]天上諸宮殿    上中下差別    眾寶華莊嚴    聞香悉能知[/color]9C,jN-pp%u0E3^8e

1tE1d+?,v7Ws;Ko2n 忉利天上,有許多宮殿,但是分為上中下三等,各有差別。無論那一種宮殿,都用種種寶和種種華來莊嚴。這位法師,一嗅香氣,便能完全知道。
dA8^T"w U L9B O2_-Hh0W4mg jN
[color=Teal]天園林勝殿    諸觀妙法堂    在中而娛樂    聞香悉能知[/color]},p+O2wz,^0w'p?

M0r4`IYO8ve MK 忉利天的花園中,所有的大樹,皆用七寶所莊嚴,其枝幹是用玉所成,其葉是用金銀所造,其華是用珍珠所造成的,其果是用瑪瑙所造成的。園中的勝殿,是天人娛樂之處所。諸觀和妙法堂,是天人論事如法不如法之處所。這位法師,一嗅香氣,便知天人在其中娛樂的情形。
&L0EAMqdYdm l
,?(a1d4W`&H [color=Teal]諸天若聽法    或受五欲時    來往行坐臥    聞香悉能知[/color]9~}6B(Ev'qk j

2W;I)f0cVz+q5R&j 諸天的天眾,來到妙法堂聽釋提桓因講佛法,或者在勝殿享受五欲娛樂時。或者來,或者去,或者經行,或者坐禪,或者是臥,或者是立,種種的姿態。這位法師,一嗅香氣,完全能知道。
O#s/a(n1d v{S 9oCu2K-t q;Z
[color=Teal]天女所著衣    好華香莊嚴    周旋遊戲時    聞香悉能知[/color];f@H3} ZVT(ad {
*Epl/W Cp^
天女所穿的衣服,既輕又豔麗,皆用上妙的華香來莊嚴,芬芳撲鼻,令人陶醉。她們不但美麗,而且莊嚴,她們周旋於遊戲之間,翩翩起舞,快樂無比。這位法師,一嗅香氣,完全能知道她們遊戲時的情形。
n] ef D0s
0X5lxP2E,J"J!r [color=Teal]如是展轉上    乃至於梵世    入禪出禪者    聞香悉能知[/color]
h&QCb*p0U\ L
q%\)q:?a7M 這樣向上發展,乃至到色界梵世,或者入禪定,或者出禪定。這位法師,一嗅香氣,完全能知道。天上的人,皆修禪定,按照禪定的粗細深淺來決定或升或降。初禪天名為離生喜樂地,就是離開欲界眾生的快樂,而生特別的快樂。二禪天名為定生喜樂地,在定中得到無比的喜樂。此時禪悅為食,法喜充滿,不飢不渴。三禪天名為離喜妙樂地,離開二禪的境界,得到妙不可言的快樂。四禪天名為捨念清淨地,把快樂的念也捨棄了,到達無為而無不為的地步,心中非常清淨,而無雜染。這是禪定初步的境界,還是凡夫的境界,並非聖人的境界。若繼績努力,再接再厲的用功,到五不還天時,才入聖人法性流,逆凡夫六塵流。0`+Y]"M:lgK
KeL5[5yiJ5e~
[color=Teal]光音遍淨天    乃至於有頂    初生及退沒    聞香悉能知[/color]
i{6p7_0E QynHC mK%iI_ n hB
一般人只知頭上的天,而不知天外有天,在宇宙之間,有無量的天。以佛經所說,在欲界有六天,在色界有十八天,在無色界有四天,共二十八天。這是狹義的說法,若是廣義來說則有無量的天。在每一天之中,便有一個天主。外道只知有一個天主,其實有無量的天主,天主並沒有特別的了不起,如人間皇帝一樣的普通平常。 tAx;q2]n
k |)\7F2`
天主在佛教中,不過是個護法神而已,地位甚低,在佛前只有站著的身份,沒有坐著的資格。為什麼?因為他是護法神嘛!好像韋陀菩薩、伽藍菩薩,手持金剛寶杵,站在佛前來保護佛。yn"v2q;{/P8l!Y

/K2T7c? B!{/v 光音天是色界第六層天,此天人用光來說話,代表音聲。遍淨天是色界第九層天,此天人普遍得到清淨的安樂。有頂天是無色界第四層天,也就是三界二十八層天,最高一層天,名叫非想非非想處天。此天的壽命有八萬大劫,可是到墮落時,照樣受輪迴之苦。外道認為這是最高的境界。出了此天,才能了分段生死,到無學位,證得四果阿羅漢,將見思二惑斷盡。所謂「諸漏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己辦,不受後有。」這是阿羅漢的境界。\3H B@{O*P4f,M

iYA DG"@"g[ 我們所見的天,是四王天。東邊是持國天王,南邊是增長天王,西邊是廣目天王,北邊是多聞天王。每位天王有八員大將軍,鎮守忉利天的四方,防禦阿修羅兵的侵犯。現在護法韋陀菩薩,就是三十二員大將之一,他在賢劫千佛中,將為最後一位佛,名號為樓至佛。
hj0|4e$gI
t t!?K}y j.F$v 四王天一晝夜的時間,等於人間五十年。此天的壽命是五百歲,那麼,計算有人間九百十二萬五千年。其他天壽,按此數次第加倍計算之。
%@G2~*u1@ FNxQ;D*|\
從最初生到天上去,以及到退沒——五衰現象發生為止。這位法師,一嗅香氣,完全能知道,清清楚楚,沒有錯誤。
Y+P#^cL(H4uPq +FLS4q,K'\!Y

f$`%u+|/R&E-K
,aj0[`s iO"I [color=Teal]諸比丘眾等    於法常精進    若坐若經行    及讀誦經典[/color]8cx4YkY:Qt0I^
#h,qj?,Wf#[Wn_2G/p.J
一切比丘和一切比丘尼等,他們對於佛法勇猛精進,修持學習,沒有懈怠的時候。或者是坐禪,或者是經行,或者是讀經典,或者是誦經典,非常用功,沒有躲懶偷安,所謂「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AMkqD:W

_]u H/v6e1S2Y E [color=Teal]或在林樹下  專精而坐禪    持經者聞香    悉知其所在[/color]
/|.L%RSB:L
Tz!O0ZT\+kNC 他們或者在林中大樹下,專一精進在坐禪。因為林中清淨,空氣新鮮,容易得到輕安三昧,有人問:「入定和睡覺有何不同?」入定時,心中明白,端然正坐,身不動不搖,頭不低不偏。這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的境界。睡覺時,什麼也不知道,甚至鼾聲如雷,姿勢恰好相反。這位受持妙法蓮華經的法師,一嗅香氣,完全知道他們所在之處,修持什麼法門。8Z&KTi)Ao

'a0Y \]5A [color=Teal]菩薩志堅固    坐禪若讀誦    或為人說法    聞香悉能知[/color]0ly O)hu[G@s
!Ay*{#QU)H6G)H
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的菩薩,他們的志願非常堅固,無論遇到什麼障礙,不會生退轉心。有堅忍不拔的意志,有百折不撓的精神。不論是坐禪,或者是讀誦經典,或者是為人說法。這位法師,一嗅香氣,完全能知曉。h];OrIq-fF'x

$Ey9D{o)Mjt.G [color=Teal]在在方世尊    一切所恭敬    愍眾而說法    聞香悉能知[/color]
DMy ?;h]/q,h L1M
B/| HD7^~9_ 在十方世界中,無論在那一方的世尊,皆為一切眾生所恭敬。佛憐愍眾生的緣故,所以為眾生演說了生脫死、離苦得樂的妙法。這位法師,一嗅香氣,完全能知曉佛在那一方。
A,[Z aY-aP-BZ"p
s%Wg8Y0T)_7~L
B*XN(hpm
EQB3wJ-x9P%e9F6ae [color=Teal]眾生在佛前    聞經皆歡喜    如法而修行    聞香悉能知[/color]
6@R `(W5dk SU/m
e*K+W7jx"H 所有的眾生,在佛座之前,聆聽佛演說經典,皆大歡喜,甚至踴躍。聽經之後,如法修行,依教奉行。這位法師,一嗅香氣,完全能知曉。何人如法修行,何人不如法修行,悉知悉見。鼻子就有眼睛和耳朵的功能,能看能聽,你說妙不妙?妙法蓮華經處處是妙不可言!
3N]g` Z {(kw i*ej|:Q
[color=Teal]雖未得菩薩    無漏法生鼻    而是持經者    先得此鼻相[/color]
oZdj'sle[*{
[%HW"g2|2^ 這位受持妙法蓮華經的法師,雖然未證得菩薩無漏法生鼻。因為受持此經典的緣故,好像已先得到此鼻相。
p+j Q aJ J} yBkH?G
[color=Teal]復次常精進。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得千二百舌功德。若好若醜。若美不美。及諸苦澀物。在其舌根。皆變成上味。如天甘露。無不美者。[/color]
yeu v&_:T
G yzn(p aM 把前邊的道理再說一次。佛喚一聲常精進菩薩!假使有受持的善男子和受持的善女人,他們若能受持這部妙法蓮華經,或者讀此經、或者誦此經、或者解說此經、或者書寫此經。依照法華經的道理修持,能證得千二百舌功德。舌不但能說法,而且又能說圓融無礙的妙法,所以舌的功德最大,具足圓滿。
'R"i^/K(IjM v D!S!~$d&oX
舌有說法的功德,也有說是說非的罪過。若是不說法,而說是非,或說邪言邪語,那就有一萬二千的罪過。為什麼?因為舌能妄言、綺語、惡口、兩舌,越造越多,造成無量無邊那樣多的過錯。造惡業的舌,吃東西不辨味,分不出苦辣酸甜鹹五味。無論如何香的食物,也不知香。若是造善功德的舌,能知食物的味是好(美)的,還是醜(不好)的。無論是美的,或者不美的;不管是苦味,還是澀味,一到舌根,飲食皆變成無上妙味,好像是甘露那樣的甜美而清香,沒有不美好的妙味。
l"^5]W7Uf+bZ9J
c)Z:m!]?W2G5w6R&o` 這個苦字,可以當苦味講,又可以當受苦來講,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在中國有兩句話,形容讀書人的勤苦:「受盡十年寒窗苦,一舉成名天下知」。古時候的人,讀書是一個人在書房苦讀,讀四書、讀五經;白天也讀、夜間也讀,沒有休息。沒有朋友聊天,更沒有娛樂消遣,所謂「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立志時」。這樣的用功,經過十年寒窗苦,學問豐富,字寫得很工整,等科舉時,三元及第,金榜題名,中了狀元。這時,天下人皆知某某人中了頭名狀元,光宗耀祖,婦孺皆知。以前無人知是苦,現在天下知是甜,所謂「苦盡甘來」。從前窮人學文,富人習武,所以說寒窗苦。
(o K'IFi
ifMG7\3J;v [color=Teal]若以舌根。於大眾中有所演說。出深妙聲。能入其心。皆令歡喜快樂。[/color]Ga"Ol[.P

&U%G+pR"{8x2V#l B'Y 若用舌根在大眾之中,演說甚深微妙法,這種妙聲能入聽眾的心中,令他們生歡喜心,快樂到極點,情不自禁踴躍起來。
(d HLM+K2Y/M !b.K[kSPWv
[color=Teal]又諸天子天女。釋梵諸天。聞是深妙音聲。有所演說。言論次第。皆悉來聽。[/color]!^m5[[ F%k^

g |g#P#F7BY 又有一切天子和天女,又有帝釋天、大梵天以及諸天的天主,他們聽到這種深妙的音聲,心生歡喜。凡是這位法師有所演說,所發表的言論,前後連貫,有條不紊,分門別類,不是雜亂無章,所以他們皆來聽講。
n*h)UgV8w7x!tFZP U aWF/s^:V }
[color=Teal]及諸龍。龍女。夜叉。夜叉女。乾闥婆。乾闥婆女。阿修羅。阿修羅女。迦樓羅。迦樓羅女。緊那羅。緊那羅女。摩侯羅伽。摩侯羅伽女。為聽法故。皆來親近恭敬供養。[/color]XTm}0J$\`3e

5Cs.?dgX 又有龍男和龍女,又有夜叉男和夜叉女,又有乾闥婆男和乾闥婆女,又有阿修羅男和阿修羅女,又有迦樓羅男和迦樓羅女,又有緊那羅男和緊那羅女,又有摩侯羅伽男和摩侯羅伽女。這些天龍八部為聽這位法師演說妙法蓮華經的緣故,完全來親近、恭敬、供養這位法師。mk O0}pC`O

{l+u)rx9G"x+F [color=Teal]及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國王王子。群臣眷屬。小轉輪王。大轉輪王。七寶千子。內外眷屬。乘其宮殿。俱來聽法。[/color]4}Q.| K[@

b^I&f3g2S.t N 又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在家侍奉三寶的男人)、優婆夷(在家侍奉三寶的女人)、國王、王子、群臣、眷屬、小轉輪聖王(銀、銅、鐵三輪王)、大轉輪聖王(金輪聖王)、七寶千子、內外眷屬等,皆乘其宮殿,俱來聽法。聽什麼法?聽妙法蓮華經的妙法。;Zq eg7Mj9l'_
g)RS}%];i!iO4M
[color=Teal]以是菩薩善說法故。婆羅門居士。國內人民。盡其形壽。隨侍供養。[/color]
CJ*} n|8jq
^5w5L1tDO 因為這位法師是菩薩法師,善於解說妙法蓮華經的緣故,所以婆羅門(修清淨行)和居士(居家修道之士),以及國內的人民,他們盡其形壽,隨時隨地侍候和供養這位菩薩法師。6eh0s7z\y
q,mIC9{M y,Yc
[color=Teal]又諸聲聞辟支佛菩薩諸佛。常樂見之。是人所在方面。諸佛皆向其處說法。悉能受持一切佛法。又能出於深妙法音。[/color]V[? A&k%sb]E)z
4No]_T O
又有一切聲聞、辟支佛、菩薩、諸佛這四聖者,都歡喜見到這位法師,無論在何方,十方諸佛都向他所在的地方說法。這位法師,他能完全受持諸佛所說的一切佛法。又能用淺顯的道理說出甚深微妙的法音。hw-wJ;w+A%a
D9\6YD0PE\Gci
[color=Teal]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color]KO?k2V7YcN*A+b
Tp?T cuX
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悲心切切,願意將前邊的義理,重新再宣說一遍,用偈頌來說明。
)F+]i0v7I-i?,j M%qpfo\
kq:jIC2F&_ [color=Teal]是人舌根淨    終不受惡味    其有所食噉    悉皆成甘露[/color];_S~0Z` Qt

&kb:`L2vW o 這位法師,他的舌根得到清淨,自性也清淨,始絲不受惡味所轉,而能轉惡味成妙味。無論是吃什麼食物,一入舌根完全都變成甘露妙味,也就是無上醍醐妙味。
6['m H)y o-?Z9PT'H
pQf$_C5Jf [color=Teal]以深淨妙聲    於大眾說法    以諸因緣喻    引導眾生心
-ht?%t/J$D/r5}
:j5y6SJ`I0o X-F 聞者皆歡喜    設諸上供養[/color]0b:a?)]+k$O3B

F'|#X|9e-E(U3T#Xa_ 這位法師,用甚深清淨微妙的聲音,在大眾之中,演說妙法。用種種的因緣和種種譬喻,引導眾生發菩提心,成就佛果。聽法的眾生,皆大歡喜。眾生預備一切最上的供養具,來供養這位法師。
cZ U(Rp.VC'AKtf
+q,}6i)t;bk2]h [color=Teal]諸天龍夜叉    及阿修羅等    皆以恭敬心    而共來聽法[/color]
+O8R+{3N"M kB[9a
$XO'|~/K)?8@ 天龍八部,本來有鬥爭心,但皈依佛之後,將瞋恨心變成慈悲心,發願做護法善神。他們都以恭敬心來聆聽這位法師說法。
"Zok p ]-s
R2qcpD4y!o p#v f!h5DQ'R5K bi0MU

l Z#Z!l&Cm~} [color=Teal]是說法之人    若欲以妙音    遍滿三千界    隨意即能至[/color]
abQ?U4b0d9@
+v-EkSE6Z i!G 這位解說妙法蓮華經的法師,他想用甚深微妙的法音,能遍滿三千大千世界。只要這樣的觀想,那麼,妙音就能隨意而至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的耳根。@Y-qIj{0q+N'|^
{3nd_X[hL
[color=Teal]大小轉輪王    及千子眷屬    合掌恭敬心    常來聽受法[/color]
`"NSho5~
2?;Z5] eX 大轉輪聖王和小轉輪聖王,以及千子和眷屬們,他們都合掌,恭恭敬敬來到法會,聽受法師所講的佛法。有些人聽法師請經說法,覺得勝於讀經典,所謂「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6Q Tt(M+r*O;T

;Ta4] CH1ieqR&E [color=Teal]諸天龍夜叉    羅剎毗舍闍    亦以歡喜心    常樂來供養[/color]
Rg"KLi!d -@F&xH)A,C%]
三界的諸天,四海的龍王,以及夜叉、羅剎、毗舍闍等。鬼本來不生歡喜心,可是現在也生歡喜心,常常樂意來供養這位法師。
6mO?%S%Fw#D Ze1g 1Q uNR9rX
[color=Teal]梵天王魔王    自在大自在    如是諸天眾    常來至其所[/color]
R"kw{Uj+f*p AUX}*Z4K}#s I
大梵天王(尸棄)和魔王(波旬)以及自在天(欲界他化自在天)和大自在天(色界究竟天),這些諸天的天眾。常來法師所住之處所,聆聽佛法,供養法師。
1L:Xl1o*`-rN8A -CzbB*fN
[color=Teal]諸佛及弟子    聞其說法音    常念而守護    或時為現身[/color]
N4l:Y3pFi@
i,v%e6L |2U}F[ 十方諸佛和他們的弟子(聲間、辟支佛、菩薩),他們聽到這位法師所說妙法的音聲,就常憶念這位法師,而守護這個道場。或者有時候,十方諸佛及其弟子,現身來見這位法師。這是受持妙法蓮華經功德的感應,所謂「感應道交」的境界。
^!tW'eu
Z:jk4O"@E} [color=Teal]復次常精進。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得八百身功德。得清淨身。如淨琉璃。眾生喜見。[/color]%GQ#\O5Za8?6G'mQ

9g|7uXq&w.o;o2w d 把前邊的義理再說一次。釋迦牟尼佛又喚一聲常精進菩薩!假使有修行的男人和修行的女人,他們若能受持妙法蓮華經,或者讀此經、或者誦此經、或者解說此經、或者書寫此經,就能得到八百身功德。得清淨的身體,如同清淨琉璃一般的光明,所有的眾生,統統歡喜見到這位法師。9w*p/v/XZWh6Uuq
xK"I*Q4Lx!fP
[color=Teal]其身淨故。三千大千世界眾生。生時死時。上下好醜。生善處惡處。悉於中現。[/color]
V)GG(J#F l M [%s7p3Xi yL
因為身體清淨的緣故,所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的眾生,或者生的時候、或者死的時候、或者在天上、或者在地獄,相貌是美的還是醜的,生處是善的還是惡的?統統在清淨的體中現出,清清楚楚不會雜亂。這個清淨身就是一個大圓鏡,能現一切像。"w*n)P8EO6w2OD
j3XQv#P%p[Fy$Q
[color=Teal]及鐵圍山。大鐵圍山。彌樓山。摩訶彌樓山等諸山。及其中眾生。悉於中現。[/color]
|iv,m+QA4]!FY'v
x2PNr,} k 以及鐵圍山(在四大洲外有山圍繞)和大鐵圍山(在大千世界外有山圍繞),彌樓山和大彌樓山等的諸山,在其中的眾生,完全在淨身中現出來。這個淨身,又好像雷達似的,無論從那方飛來的飛機,一清二楚的看見。 kj.S$vC'Fy9b

[y:FNm/k nL-HK [color=Teal]下至阿鼻地獄。上至有頂所有及眾生。悉於中現。[/color]Ur}#b o4ve?a
JX cf'F6SR5hF"N
向下到無間地獄,向上到非想非非想處天,所有的境界和所有的眾生,完全在淨身中現出。又好像電視機一樣,只要把頻道調整正確,就有畫面出現。頻道就是佛法,修道人把佛法研究明白,就會有這種境界現出。
z*U%ui!` qo$i^|{
[color=Teal]若聲聞辟支佛菩薩諸佛說法。皆於身中現其色像。[/color];l2ca p Rq1[
1l$F R'F LM m4p
或者是聲聞、或者是辟支佛、或者是菩薩、或者是諸佛,他們在十方世界說法,都能在這位法師清淨的身上,現出其色像。5Z/{mXW:^
S6L%S@0D!?
[color=Teal]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color]oy2rP!Z;w#f8f6V
Jc1A%qm8MAtu
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願意再宣說前邊的義理,用偈頌來說明。6`,wX~!B1d9}
i$Mfx.qrNQ
[color=Teal]若持法華者    其身甚清淨    如彼淨琉璃    眾生皆喜見[/color]
w*d{)iIq]
\ f8T$A!~3HFw 假使受持妙法蓮華經的法師,他的身體是非常清淨,沒有染污,好像清淨琉璃一般的明亮。所有的眾生,都歡喜見到這位說法的法師。
V4z"a x)J-[,lv4R
\6s&l yb6N
},w b_} C,`0o
K8a^:Rn [color=Teal]又如淨明鏡    悉見諸色像    菩薩於淨身    皆見世所有1e7^1f*KK-{
8ym4?3B {+I"atY
唯獨自明了    餘人所不見[/color]-pd9x+l ^H(g+\ TXf
P'p/I5A&UzE
這個清淨身,又好像清淨的明鏡,完全能見到一切的色像。色像來則映之,去則無之,不留影子。菩薩在清淨身中,能看見世界所有的色像。這種境界,唯獨菩薩自己才能明白瞭解,其他的人是看不見的。
J'q0i"@iG;P*^
2~hT K6j N\Q\2t [color=Teal]三千世界中    一切諸群萌    天人阿修羅    地獄鬼畜生
iR3s/]6fM @
OhP Ss(Uj Dmu't 如是諸色像    皆於身中現[/color]"A Q@q0i

`QF.Hw0t7z3vmw 在三千大千世界之中,所有一切眾生和一切境界。好像天上的人和人間的人,及阿修羅(這是三善道),以及地獄、餓鬼、畜生(這是三惡道),這樣六道中的一切色像,皆在菩薩淨琉璃身中現出。不但清清楚楚,而且也不雜亂。Rne.m[(r5i"ll1\"V.zo

9gg5nXDJ x9v [color=Teal]諸天等宮殿    乃至於有頂    鐵圍及彌樓    摩訶彌樓山
K4O3Yq4|4e4|6}&rsD
)X T b:ib5Yn5O4V yu 諸大海水等    皆於身中現[/color]oEJ"z)i D`Z

t%ASJ;pC3b 三界諸天的宮殿,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天,鐵圍山和彌樓山,以及大彌樓山。所有一切大海的水,都在受持妙法蓮華經這位法師,他的清淨身中現出來。NX%t6|)eas
L"P:v&rK(}yrL
[color=Teal]諸佛及聲聞    佛子菩薩等    若獨若在眾    說法悉皆現[/color]
r#pVAWSnt d oa8t
|y8cex@ 十方諸佛和聲聞、辟支佛、菩薩等,或者單獨一人,或者在大眾之中,說法教化眾生。完全都在清淨如琉璃身中現出。這種境界,真是不可思議,妙不可言。
(V`Db)bL^
EF6AMWR!K dW [color=Teal]雖未得無漏    法性之妙身    以清淨常體    一切於中現[/color]
0p/O7i.?,[$`y1Z*sZ
+ij{;D4aL1s%G j 這位受持妙法蓮華經的人,雖然未能證得無漏的聖果,尚未獲得法性的妙身。可是父母所生清淨的常體,所有一切的一切,皆在淨身中現出。這種境界,只有他本人能知道,其他的人是不能曉得的。 z\/b I!e)|;a!KJ

!a%s*q[ Y)c#PNR7o [color=Teal]復次常精進。若善男子善女人。如來滅後受持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得千二百意功德。以是清淨意根。乃至聞一偈一句。通達無量無邊之義。[/color]
(f+z!b*@b7Hw%J \] Bu0|"c/Z }
把前邊的道理再說一次。釋迦牟尼佛又喚一聲,常精進菩薩!假使有修行的男子和修行的女人,在將來佛滅度之後,有人受持這部妙法蓮華經者,或是讀、或是誦、或是解說、或是書寫,能得千二百意功德。以這種清淨的意根,乃至於就是聽到一首偈頌,或者聽到一句經文,就能通達全部經文的義理。`+vL:y [}*H
7K HZd&j#{l&{
[color=Teal]解是義已。能演說一句一偈。至於一月四月。乃至一歲。諸所說法。隨其義趣。皆與實相不相違背。若說俗間經書。治世語言。資生業等。皆順正法。[/color]
anp1}/S+p+a
B[3KX3n 明白瞭解這種義理之後,就能觸類旁通,為眾生演說妙法,解釋妙理。就是一首偈頌,或是一句經文,而能發揮無量無邊的道理。一句經文,一首偈頌,甚至講一個月(代表一乘實相法),或者講四個月(代表小乘四諦法),或者講一年(代表十二因緣法)。雖然是一句法,能令其合到一切法上。所說一切法,隨順義理的趣向。所說的道理,都合乎實相,合乎第一義諦,絕對不會違背實相的義理。 eaVU t(P
4r `{6E'q [
或者講說世間一切的經書,如四書五經等,或者是治世的語言,或者是資生的事業等,皆和順正法,不相違背。一切按照八聖道去實行,以八聖道作為規範。
o.g4|w }?4yk T"E2M [*W
[color=Teal]三千大千世界。六趣眾生心之所行。心所動作。心所戲論。皆悉知之。雖未得無漏智慧。而其意根清淨如此。是人有所思惟籌量言說。皆是佛法。無不真實。亦是先佛經中所說。[/color]
RT~J q%e4[$B"h
1hjW/DK {A;j&F+f 所有三千大千世界中的六趣眾生,他們心中所想行的事、所起的動作、所生的妄念、所有的戲論,這位法師皆能知曉。他雖然未證得無漏的智慧,可是他的勝意根得到清淨。這位法師所思惟、籌量、言說,都是佛法、妙法、不思議法。為什麼?因為他受持妙法蓮華經,所想的和所行的,都是真責不虛。所說的法和所修的道,都是真實的妙法門,都是先佛所說的道理。雖然全部佛經沒有讀完,可是已經明瞭經中大意。為什麼?因為得到妙三昧的境界。 r9Ae"X1kbTiex

$@d;[M6cC\.v$tJ6P [color=Teal]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color]x&G5F rk{4i}m

c1a8Ev S ] 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願意將前邊經文的義理,再宣說一遍,用偈頌來說明。)cO2t/_&{8D

'uw-a@ i0Oj Y1C [color=Teal]是人意清淨    明利無濁穢    以此妙意根    知上中下法[/color]W0e%U#th9{ KFl&J

` sEc(xXD ?2u 這位法師的勝意根,甚為清淨。不但明而且利,沒有染濁污穢。以這種微妙的勝意根,能知上中下的佛法,所謂「深入經藏,智慧如海」。4twJAD$Jk%pmU

-Nmi8i Z:hH!u!^b [color=Teal]乃至聞一偈    通達無量義    次第如法說    月四月至歲[/color]
pj5G;OO u4@X{
+]Zp"L%@O| 就是僅僅聽一首偈頌,就能通達無量的義理。次第如法解說,絕對不是雜亂無章的說法。解說一首偈頌,或者講一個月,或者講四個月,或者講一年,得到樂說無礙的境界。
I[ OGh S1zT9?
B|.W#e0W o$u [color=Teal]是世界內外    一切諸眾生    若天龍及人    夜叉鬼神等[/color];i?N!m}Gb?)oJ7\

)N(?/[5X/V/{ z~ 在三千大千世界內外,所有一切眾生,或者是天上的人,或者是人間的人,或者是諸龍、夜叉、鬼神等等。
]s9O*v+X"cT O2{/rZ?
[color=Teal]其在六趣中  所念若干種    持法華之報    一時皆悉知[/color]Yr*r(R Ja

ouO]&}q 在六道輪迴中的一切眾生,他們所想念有若干種。但是受持妙法蓮華經所得的果報,在同時便知一切眾生起心動念,清清楚楚。那個眾生願做牛做馬,那個眾生願做老虎獅子,那個眾生願做魚龜蝦蟹,那個眾生願做雞鴨鵝鳥,都能曉得,一想便知前因後果。ud-l @uu

5z2CQL!j [color=Teal]十方無數佛    百福莊嚴相    為眾生說法    悉聞能受持[/color]t O+[6` \ ff

/ee;@1yAQ,vI4\ 在十方世界有無數億佛,他們因為往昔時,曾經三祇修福慧,百劫種相好,所以有百福莊嚴妙相好身。為一切眾生演說妙法。所有的佛法,眾生聆聽之後,便能受持,依法修行。-A2g$@$i#f7rNUf
)hL j&O$Y:G
[color=Teal]思惟無量義    說法亦無量    終始不忘錯    以持法華故[/color]
$R }#I;p wS
Gly`zMm8Wu 能由一種道理,聯想到無量的道理;由無量道理,仍歸還圓悟一個道理。所謂「一本散為萬殊,萬殊仍歸一本」。說法也是無量無邊,始終不會把佛法忘記,或者講錯法,絕對沒有這種情形發生。為什麼?因為深妙受持妙法蓮華經義理的緣故。_x Z2C4G n
7B7Zk JXa@%TjU"tV
[color=Teal]悉知諸法相    隨義識次第    達名字語言    如所知演說[/color]a8A#pmj0X
FCd(r8dQf
因為有大智慧,通達了悟諸法實相的道理。何謂實相?就是無相: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有此四相,便是凡夫;無此四相,便是聖人。而沒有這四種相,並不是沒有如實清淨的相。這一點要弄清楚。
o?S0z#sEG *g!t4e3w'Ti8A3_f
隨著經義,便講次第的法,前後要連貫,有系統有次序,令聽者容易明白。通達名字的解釋,言語的技巧,得到文字般若,言語三昧,照所悟所知的道理,來為眾生演說妙法。 i^l(]M
oiE5H)mY ]
[color=Teal]此人有所說    皆是先佛法    以演此法故    於眾無所畏[/color]#w;N:]iiN8H

g8@G/yi*A 受持妙法蓮華經的法師,他所說的法,皆是先前諸佛所說的妙法。不過,他又重新說一遍而已。因為他演說妙法的緣故,所以在大眾之前,沒有畏懼,能滔滔不絕為眾生說法,頭頭是道分析清楚,有天華亂墜,地湧金蓮的境界。
HE9Ey#z;e o-cU0M'm+{
[color=Teal]持法華經者    意根淨若斯    雖未得無漏    先有如是相[/color]]%J O/H y L%Ham

j'k6Q.j x n| q6W 受持法華經的法師,他的意根清淨,就像這樣的情形。雖然未證得無漏的智慧,但是先得到這樣的形相。
8F2Mael /r?3W&zme+t
[color=Teal]是人持此經    安住希有地    為一切眾生    歡喜而愛敬[/color]cd9dq.B&{ c9_c

)T x/d `4J(m,}?.f 受持法華經的法師,安住在最希有的地方。他為一切眾生所歡喜,受一切眾生所愛敬。
#~G @8a+Z:Rm:T
vi6r/d4o [color=Teal]能以千萬種    善巧之語言    分別而說法    持法華經故[/color]
.}$Vd)g/J8c"c5IH {5E
+E!aw0k hl2cO 能用千萬種語言,善巧方便的譬喻,詳細分別的言辭,來為眾生說妙法。為什麼能有這樣的智慧呢?因為受持妙法蓮華經的緣故。[/size]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