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淺釋─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
[font=tahoma, ����][size=12px][p=30, 2, center][size=12px][size=4]妙法蓮華經淺釋 宣化上人主講[/size][/size][/p]u5Xbf)ZN[p=30, 2, center][size=12px][size=4]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size][/size][/p]
[font=tahoma, ����][size=18px]
A.EZ eX3p2yayx
卷六 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
[p=30, 2, left]怎麼叫「常不輕」呢?其實,「常不輕」是一位菩薩的名字。是不是菩薩的通用名字呢?不是的。只不過是一個別名,即是一個外號。因為這位菩薩一見到人就叩頭頂禮,因此,有些比丘、比丘尼就給他取一個名字叫「常不輕」。這是釋迦牟尼佛在過去生中,行菩薩道時,見人就五體投地的禮拜,而一般的比丘、比丘尼就以「常不輕」來稱呼他,而不是這位菩薩原有的名號。因為佛在行菩薩道時,見人就說:「我不敢輕視汝等,汝等皆當作佛。」故其名為「常不輕」,常不輕慢一切人也。[/p][p=30, 2, left]「常不輕」又可分為四種解說。「常不輕」1、包含著不輕慢的念頭。2、自具足不輕易得來的智慧。3、身外行一切恭敬修行行門。4、對一切境界都是必恭必敬,無放逸心。所以說:「一切是考驗,看爾怎麼辦,覿面若不識,須再從頭煉。」那麼,常不輕菩薩能認識種種境界和考驗,而行這種常不輕的行門,這屬於世界悉檀(普施)。他身能行不輕之行,躬行實踐,這叫為人悉檀。他口宣不輕之教,所說的都是不輕慢他人的教化法門,這叫對治悉檀。他對一般人有一種不輕慢他人的看法,這叫第一義悉壇。故「常不輕」又包括這四種的悉檀。[/p]P HAlW
[p=30, 2, left][b][color=teal]爾時佛告得大勢菩薩摩訶薩。汝今當知。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持法華經者。若有惡口罵詈誹謗。獲大罪報。如前所說。其所得功德。如向所說。眼耳鼻舌身意清淨。得大勢。乃往古昔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有佛名威音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劫名離衰。國名大成。[/color][/b][/p]
[p=30, 2, left]就在佛說完了法師功德品的時候,剛要開始說常不輕菩薩之前,佛先告訴得大勢菩薩摩訶薩,也就是大勢至菩薩。這位菩薩只要舉足邁一步,大地就會有六種震動,表示這位菩薩的威勢力大。釋迦牟尼佛就說:「大勢至!你現在應該知道,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讀誦、書寫法華經,假使有人以惡口來咒罵或毀謗他們,這些人的罪報,猶如須彌山那麼大,有如前面的經文上所說。而受持讀誦法華經者的功德,也就像前面法師功德品上說,能得到眼耳鼻舌身意清淨的功德。大勢至菩薩!在過去很久以前,經過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阿僧祇劫,有一位佛,名叫威音王如來。因為這位佛具大威德,甚至其音聲也能令三千大千世界震動,大眾畏愛兼抱,恭敬聆聽這位佛說的法。具足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這是每位佛的十號。如來:乘如實之道,來成正覺。應供:應該受人天的供養。正遍知:不但正知,而且遍知,無所不知,無所不曉。明行足:智慧也充足了,修行也圓滿了。善逝:能住於最好之處。世間解:是世間最了解的尊者。無上士:是世間上最有學問、最有道德的人。調御丈夫:調伏三界,一切眾生的大丈夫。天人師:是天上天下之導師。佛:是三覺圓滿,萬德具備。世尊:世出世之尊。[/p][p=30, 2, left]在威音王如來住於世時,劫名為離衰,即離開一切衰相,國名為大成。[/p]
[p=30, 2, left][b][color=teal]其威音王佛。於彼世中為天人阿修羅說法。為求聲聞者。說應四諦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為求辟支佛者。說應十二因緣法。為諸菩薩。因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說應六波羅蜜法。究竟佛慧。[/color][/b][/p]bV8F(l LL[^
[p=30, 2, left]在離衰劫,大成國裡,這一位威音王佛,為天、人、阿修羅說法。為天上的人,說十善法。為人間的人,說五戒法。為阿修羅,說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因為阿修羅不修戒,不修定,也不修慧,而只知道貪、瞋、癡。因為貪、瞋,故有愚癡,才墮落阿修羅道。發脾氣是他們的本領,故他們失去了戒定慧。阿修羅是梵語,譯為無端正,面貌非常醜陋,這是瞋恨心的果報。[/p][p=30, 2, left]彼佛又為求聲聞果位的人,說四聖諦法。四聖諦法是苦、集、滅、道。聲聞是二乘人,屬於小乘,因為他得少為足,不想往前求大乘,以為所作已辦,誤為上無佛道可成,下無眾生可度。因此佛為他們說四諦之真理。[/p][p=30, 2, left](一)苦諦:苦有無量諸苦、三苦(苦苦、壞苦、行苦)、八苦(生老病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今淺釋如下:[/p][p=30, 2, left]三苦——1、苦苦:譬如有人,窮到極點,又加上沒有房子住,沒有衣服穿,這種的環境,叫苦中之苦。2、壞苦:譬如有人,非常富有,但一把火,就把房子財產都燒光了,這叫富貴的壞苦。3、行苦:由少而壯,由壯而老,由老而死,念念遷流,如後浪推前浪,無有停止,故叫行苦。[/p][p=30, 2, left]八苦——[/p][p=30, 2, left]1、生若:生時如生龜脫殼,故小孩生出來,只會「哇哇」的叫苦。[/p][p=30, 2, left]2、老苦:老時,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不聽使喚,總想罷工。[/p][p=30, 2, left]3、病苦:身心都不舒服,坐立不安。[/p][p=30, 2, left]4、死苦:死猶如活牛剝皮一樣,四大分張。[/p][p=30, 2, left]5、愛別離苦:所愛的人,偏要分離,不能團聚。[/p][p=30, 2, left]6、怨憎會苦:你最討厭的仇人,偏碰在一起,所謂「冤家路窄」。[/p][p=30, 2, left]7、求不得苦:心中想要得到的,偏得不到。[/p][p=30, 2, left]8、五陰熾盛苦:色、受、想、行、識五陰,如猛火焰,把人焚燒得顛顛倒倒。[/p][p=30, 2, left](二)集諦:即招感。(三)道諦:即修無上道。(四)滅諦:即是證得涅槃寂滅之樂。這是四諦法之簡釋。佛教聲聞人似四諦法而度生老病死,得究竟常樂我淨的涅槃妙德。[/p][p=30, 2, left]又為修辟支佛的人,說十二因緣法。辟支佛譯為緣覺,緣覺有兩種:1、有佛出世時,修十二因緣而悟道,故名緣覺。2、無佛住世,在深山穹谷修春花秋落而悟道,故名獨覺。十二因緣——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p][p=30, 2, left]佛因為要所有修菩薩行的菩薩,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為他們說六波羅蜜法門(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六波羅蜜是菩薩自度度他、自利利他、自覺覺他的法。波羅蜜是梵語,譯為到彼岸。若修六波羅蜜行,必能從生死的此岸經過煩惱的中流,走到究竟涅槃的彼岸。[/p]
[p=30, 2, left][b][color=teal]得大勢。是威音王佛。壽四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劫。正法住世。劫數如一閻浮提微塵。像法住世。劫數如四天下微塵。其佛饒益眾生已。然後滅度。[/color][/b][/p]!I/a[-f;f1|pI"tMg
[p=30, 2, left]釋迦牟尼佛又稱一聲:「大勢至!(大勢至就是得大勢)這位威音王佛的壽命有四十萬億那由他恒河沙劫那麼長。正法住世的劫數,有如一個閻浮提世界的所有微塵數。像法住世的劫數,有如四天下磨成微塵數那麼多的數目。佛在這時饒益普度教化一切眾生,度盡所有一切眾生,然後才入涅槃。」[/p]
[p=30, 2, left][b][color=teal]正法像法滅盡之後。於此國土復有佛出。亦號威音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如是次第有二萬億佛。皆同一號。最初威音王如來既已滅度。正法滅後。於像法中。增上慢比丘有大勢力。爾時有一菩薩比丘。名常不輕。得大勢。以何因緣名常不輕。是比丘凡有所見。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皆悉禮拜讚歎。而作是言。我深敬汝等。不敢輕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薩道。當得作佛。而是比丘不專讀誦經典。但行禮拜。乃至遠見四聚。亦復故往禮拜讚歎。而作是言。我不敢輕於汝等。汝等皆當作佛。[/color][/b][/p]
[p=30, 2, left]在威音王佛的正法和像法都滅盡之後,在此大成國土,又有佛出興於世,其名號也是威音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問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如此有二萬億佛次第出現於大成國土,這些佛名號皆為威音王佛。最初當威音王如來已入涅槃,接著正法也滅了之後,在像法之中,貢高我慢,爭名奪利的惡性比丘,有大勢力,自以為了不起。這時有一位菩薩比丘,名叫常不輕。[/p][p=30, 2, left]佛又叫一聲:「大勢至!以什麼因緣,這位比丘,叫做常不輕呢?因為他無論見到那一位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律頂禮叩拜、讚歎,因為他願意行菩薩道,學菩薩觀眾生人我一體,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若是他有我相的執著,就不會向人叩頭頂禮了。他常自言:『我深深的恭敬你們各位啊!我絕對不敢輕慢你們。為著什麼因緣而不敢輕慢你們呢?因為你們都在行菩薩道,你們應當很快成佛。』而這位常不輕比丘,不僅是專心讀誦一切經典,而且還行菩薩所行之道,就是每天都向四眾弟子叩頭禮拜。乃至於他到其他的地方,見到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離他很遠,他都要走上前來向他們禮拜讚歎,然後就說:『我不敢輕慢你們各位,你們皆會作佛。』」[/p]
[p=30, 2, left][b][color=teal]四眾之中。有生瞋恚心不淨者。惡口罵詈言。是無智比丘。從何所來。自言我不輕汝。而與我等授記。當得作佛。我等不用如是虛妄授記。如此經歷多年。常被罵詈。不生瞋恚。常作是言。汝當作佛。說是語時。眾人或以杖木瓦石而打擲之。避走遠住。猶高聲唱言。我不敢輕於汝等。汝等皆當作佛。以其常作是語故。增上慢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號之為常不輕。是比丘臨欲終時。於虛空中。其聞威音王佛。先所說法華經二十千萬億偈。悉能受持。即得如上眼根清淨。耳鼻舌身意根清淨。得是六根清淨已。更增壽命二百萬億那由他歲。廣為人說是法華經。[/color][/b][/p]
[p=30, 2, left]在四眾之中,有些增上慢比丘,便對常不輕生出瞋恚心。當常不輕比丘向他們叩頭,他們就用腳踢他的頭。這是因為他們的心惡不淨,積聚了貪、瞋、癡之毒,故惡口咒罵常不輕比丘。他們說:「你這位比丘,真是太愚癡了!你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如此太失去佛教的威儀。你又說:『你不敢輕看我們,又給我們授記,說我們應當作佛。』我們不要你授如此虛妄之記。你真是胡說八道,真是沒出息的東西!」[/p][p=30, 2, left]常不輕比丘如此修禮拜、讚歎四眾的忍辱行門,經歷了許多年,雖然他常被他人打篤,但是他一點也不生瞋恨心。他常這麼說:「你們應會作佛。」說這話的時候,許多人就用杖、木、瓦、石之類的東西打擲他的頭和身體。他就趕快走到遠的地方,又高聲說:「我不敢輕慢你們!你們皆當作佛!」因為他常說這句話的緣故,所以那些增上慢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就稱他為常不輕。[/p][p=30, 2, left]這位常不輕菩薩比丘,在他將要圓寂的時候,在虛空中,即聽聞到威音王佛所說法華經和法華經裡的二十千萬億偈頌。他不但聽聞了,而旦還能受持,即得如前面法師功德品所說,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清淨無垢。他得到六根清淨之後,不僅沒有命終,反而更增長壽命,到二百萬億那由他歲,常常為人宣說法華經。[/p] t4Gx1z(d%t7o
[p=30, 2, left][b][color=teal]於時增上慢四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輕賤是人。為作不輕名者。見其得大神通力。樂說辯力。大善寂力。聞其所說。皆信伏隨從。是菩薩復化千萬億眾。今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命終之後。得值二千億佛。皆號日月燈明。於其法中。說是法華經。以是因緣。復值二千億佛。同號雲自在燈王。於此諸佛法中。受持讀誦。為諸四眾說此經典故。得是常眼清淨。耳鼻舌身意諸根清淨。於四眾中說法。心無所畏。得大勢。是常不輕菩薩摩訶薩。供養如是若干諸佛。恭敬尊重讚歎。種諸善根。於後復值千萬億佛。亦於諸佛法中。說是經典。功德成就。當得作佛。[/color][/b][/p]{Lt f$A,h
[p=30, 2, left]在常不輕菩薩穫得六根清淨,常為人宣說法華經的時候,以前對常不輕菩薩有增上慢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的四眾弟子們,又有些打罵看輕他的人,給他取常不輕名字的人,他們看見常不輕菩薩得大神通力,又能背誦法華經這麼多的偈頌,還能為人樂說法華經,得辯才無礙,又得身心良善,不生瞋恨的力量,忍辱的力量和般若的力量。當他們聽聞這位常不輕菩薩說法華經後,都默然信受,跟隨常不輕菩薩在一起修道。[/p][p=30, 2, left]這位常不輕菩薩所教化的眾生有千萬億那麼多,皆令住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在這第一個生命終了之後,有二千億佛出現於世,都同號為日月燈佛。在這二千億佛的法中,常不輕菩薩還是說這部法華經,以如是的因緣,又等到有二千億佛出現於世,都同號為雲自在燈王佛。在二千億日月燈佛和二千億雲自在燈王佛的佛法中,常不輕菩薩生生世世受持讀誦及為所有四眾弟子廣說此部妙法蓮華經,得到眼、耳、鼻、舌、身、意諸根常清淨無染。在四眾中說法,心無有怖畏。[/p][p=30, 2, left]佛又叫一聲:「大勢至!這位常不輕菩薩摩訶薩,曾經供養了像以上所說那麼多的諸佛,恭敬、尊重、讚嘆諸彿,及在諸佛的面前種諸善根。以後又再有千萬億佛出現於世。他又在諸佛的佛法之中,說這部妙法蓮華經。因為他說此部妙法蓮華經的功德已成就,所以,他應當成佛。」[/p]+A!A!R oiT c
[p=30, 2, left][b][color=teal]得大勢。於意云何。爾時常不輕菩薩。豈異人乎。則我身是。若我於宿世不受持讀誦此經。為他人說者。不能疾得阿耨多羅三藐菩提。我於先佛所。受持讀誦此經。為人說故。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大勢。彼時四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以瞋恚意。輕賤我故。二百億劫。常不值佛。不聞法。不見僧。千劫於阿鼻地獄。受大苦惱。畢是罪已。復遇常不輕菩薩。教化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大勢。於汝意云何。爾時四眾常輕是菩薩者。豈異人乎。今此會中。跋陀婆羅等五百菩薩。師子月等五百比丘。尼思佛等五百優婆塞。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者是。得大勢。當知是法華經。大饒益諸菩薩摩訶薩。能令至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諸菩薩摩訶薩。於如來滅後。常應受持讀誦。解說書寫是經。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color][/b][/p]
[p=30, 2, left]佛又叫一聲:「大勢至!依你的意思來看,怎樣呢?那時的常不輕菩薩豈是旁人嗎?他就是我(釋迦牟尼佛)的本身。假使我在以前,不受持和讀誦此部妙法蓮華經,或者不為他人廣說此部經的妙法,我就不能這麼迅速地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因為我在以前佛所住之處,能受持讀誦這部經典,以及為他人解說,所以現在,我能很快的成就無上正等正覺。[/p][p=30, 2, left]大勢至!以前那些增上慢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四眾弟子們,以瞋恚心和輕賤我是無智的緣故,故他們在二百億劫中,都不能遇見佛,不能聽聞到佛法,也遇不到僧人。千劫在阿鼻地獄受極大的苦惱,受完罪報之後,又再托生做人,遇見常不輕菩薩,來教化他們,令他們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p][p=30, 2, left]大勢至!依你的意思來看,怎麼樣呢?當時的四眾常輕慢常不輕菩薩的人,他們是誰呢?就是現在這個法會中的跋陀婆羅等五百位菩薩,師子月等五百位比丘,尼思佛等五百位優婆塞。他們在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道路上,已經得到不退轉的境界。[/p][p=30, 2, left]大勢至!你應當知道這部法華經,能大饒益所有一切諸菩薩摩訶薩,能令他們得到無上正等正覺。所以諸菩薩摩訶薩,在如來滅度之後,應當常常受持、讀誦、解說、書寫這部妙法蓮華經。當那個時候,釋迦牟尼佛,大慈哀愍一切眾生,又以偈頌來重宣此義。」[/p]/xJ'm `A \b/T fg,P
[p=30, 2, left][b][color=teal]過去有佛 號威音王 神智無量 將導一切 天人龍神[/color][/b][/p][p=30, 2, left][b][color=teal]所共供養 是佛滅後 法欲盡時 有一菩薩 名常不輕[/color][/b][/p][p=30, 2, left][b][color=teal]時諸四眾 計著於法 不輕菩薩 往到其所 而語之言[/color][/b][/p][p=30, 2, left][b][color=teal]我不輕汝 汝等行道 皆當作佛 諸人聞已 輕毀罵詈[/color][/b][/p][p=30, 2, left][b][color=teal]不輕菩薩 能忍受之 其罪畢已 臨命終時 得聞此經[/color][/b][/p][p=30, 2, left][b][color=teal]六根清淨 神通力故 增益壽命 復為諸人 廣說是經[/color][/b][/p][p=30, 2, left][b][color=teal]諸著法聚 皆蒙菩薩 教化成就 今住佛道 不輕命終[/color][/b][/p][p=30, 2, left][b][color=teal]值無數佛 說是經故 得無量福 漸具功德 疾成佛道[/color][/b][/p][p=30, 2, left][b][color=teal]彼時不輕 則我身是[/color][/b][/p]0av0@L$@.WZ
[p=30, 2, left]釋迦牟尼佛說:「在過去無量生中,有一位佛出世,名號為威音王佛」。這一位佛的神通無量,智慧也無量。他接引一切眾生,做一切眾生的領袖,來引導他們速成佛道上。這時候,一切諸天人,世間人,以及諸天上的龍神,共同來供養這位佛。這位佛在世弘揚佛法,經過很長的時間,才入涅槃。佛滅度之後,當像法將要滅盡的時候,有一位菩薩出現於世,他的名字叫『常不輕』,就是常常不輕慢一切眾生。他對一切眾生好像對佛一樣恭敬。在這法快滅盡的期間,有許多四眾弟子業障加重,身雖出家,而不修道。為什麼泥?因為他們皆生出一種貢高我慢、增上慢的心,也就是目中無人。因為佛法將要滅盡了,所以一切比丘、比丘尼都在皮毛上用功,執著於法,故生一種增上慢。[/p][p=30, 2, left]在這個時候,常不輕菩薩到增上慢四眾的處所,對他們說:『我不敢輕慢你們,因為你們現在所行的是菩薩之道,所以將來皆應當作佛。』這些增上慢的四眾弟子們聽了這話以後,就輕視、誹謗、惡罵他。雖然常不輕菩薩受人打罵,乃至用杖、木、瓦、石來打擊、傷害他,他還是一點都不生瞋恨心,忍受一切的考驗,照常的叩頭禮拜。那麼,一直到這位常不輕菩薩本身的宿業酬畢了,臨命終時,聽聞到這部妙法蓮華經種種不可思議的道理,而得到六根清淨,六根互用。因獲得大神通、大智慧、大勢大力的緣故,其壽命又增加了許多。然後,他再為所有人,廣演、宣說這部妙法蓮華經。[/p][p=30, 2, left]前面所說的一切執著法及增上慢的眾生,受完了在地獄的果報。又托生為人,得見常不輕菩薩有如此大威神力,於是皆蒙這位菩薩的教化成就,令他們住於諸佛之道。常不輕菩薩命終之後,再有無數的諸佛出現於世,而常不輕菩薩在生生世世中,仍然一再的演說這一部妙法蓮華經,所以他得到無量的福德莊嚴,漸漸具足修佛道的功德,而很快的成佛了。我所說以前這位常不輕菩薩,是誰呢?他就是我(釋迦牟尼佛)本身。」[/p]
[p=30, 2, left][b][color=teal]時四部眾 著法之者 聞不輕言 汝當作佛 以是因緣[/color][/b][/p][p=30, 2, left][b][color=teal]值無數佛 此會菩薩 五百之眾 并及四部 清信士女[/color][/b][/p][p=30, 2, left][b][color=teal]今於我前 聽法者是 我於前世 勸是諸人 聽受斯經[/color][/b][/p][p=30, 2, left][b][color=teal]第一之法 開示教人 今住涅槃 世世受持 如是經典[/color][/b][/p][p=30, 2, left][b][color=teal]億億萬劫 至不可議 時乃得聞 是法華經 億億萬劫[/color][/b][/p][p=30, 2, left][b][color=teal]至不可議 諸佛世尊 時說是經 是故行者 於佛滅後[/color][/b][/p][p=30, 2, left][b][color=teal]聞如是經 勿生疑惑 應當一心 廣說此經 世世值佛[/color][/b][/p][p=30, 2, left][b][color=teal]疾成佛道[/color][/b][/p]
[p=30, 2, left]在這誹謗咒罵常不輕菩薩的四眾們,一般著住於法而生增上慢的人,聽見常不輕菩薩對他們說過,你們應當作佛。以如是的因緣,得見無量無數的諸佛。現在在此法會的跋陀婆羅等五百位菩薩,即是以前輕慢誹謗常不輕菩薩的四眾之一,他們現在已證得不退轉,善守戒律。還有其他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是以前增上慢者,現在他們都在我面前發大菩提心,因為我在往昔讓他們種下菩提種子的緣故,(常不輕菩薩對他們說的一句話:你們將來應當作佛。)所以現在來聆聽我所說的法。[/p][p=30, 2, left]我在前世,勸示所有的人,令他們發菩提心,修無上道。我生生世世都講這一部法華經,而他們都已經聽過。法華經就是第一最妙的佛法,我開示及教化諸人,令他們得住於涅槃之樂,證得常樂我淨之妙果,我又教化一切眾生,生生世世受持這一部法華經。我自己也生生世世,受持這一部法華經,在沒有數量的億億萬劫,乃至經過不可思議那麼長的時間,才能聽聞到這一部法華經。乃至在億億萬劫,及不可思議那麼長的時間,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世尊,都是常常說這部法華經。就因為這個原因,你們諸位修菩薩道的人,在我滅度之後,聽聞這部妙不可思議的法華經,千萬不要生出疑惑的心。你們應當專一其心,為一切眾生廣說這一部經。你們生生世世皆可遇到一切諸佛,很快的成就諸佛之道,成就菩提。[/p][/size][/font]kA3n D9n`9^
[/size][/font]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