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悟之間【危機意識】篇的感想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人生不能高掛無事牌,「好天要積雨來糧」,有備無患就是儲存危機意識。誠如大師所說「人在世間生活,儘管前途一帆風順,春風得意,到處逢源,樣樣亨通;但是不管你再怎麼稱心如意,都不能沒有『危機意識』,以防馬失前蹄」。所謂「禍福無門,唯人自招」,狡兔三窟就是多一分準備,少一分損失,請謹記在心。

  颱風、地震是台灣的兩大天然災害;颱風來了,氣象局會透過各種媒體告知大家,提醒做好防颱準備,諸如關牢門窗、修剪枯枝敗葉、疏通水溝、準備蠟燭、手電筒、儲存飲用水、購買蔬菜、乾糧等等,可以在媒體上大事炒作,儘管有時候弄得風聲鶴戾、危言聳聽,結果是雷大雨小,好像有受騙的感覺,但是那畢竟出於完全的善意,是一種「危機意識」的增強,有備無患,幸未成災,大家都應當額手稱慶,不可以指責媒體或氣象局言過其實。

  但是,地震就比較麻煩了,至少在當前,科學家還無法預知地震的發生,事先完全無法預告,只有人人自求多福,事先在建築物施工之前,及早做好防震準備,雖然要花更多的建築費用,但是保障生命財產的危機意識絕不能馬虎了事。

  人人都需要用電。「興建電廠,請不要在我家附近!」這是人類的通病。核四電廠的興建,曾經一波多折,好不容易復工了,可是施工單位連個焊條都要偷斤減兩,能不嘆為「膽大包天」嗎?

  核電廠爆炸,所造成的浩劫,可以抵得上許多顆原子彈,照理說這種危機意識是人人有的,所以在興建過程當中才會遭受到民眾堅決的抗議,因為太可怕了。而如今,施工的工程單位,竟然敢在基座這樣的基礎工程上來個狸貓換太子,不惜在焊條上偷料,那其他的偷工情形,就不言而喻了,而監工單位也連個監工日記都沒有,這不免太草菅人命了吧!

  高喊注重環保的新政府,請提高危機意識,我們為您加油打氣。

  佛光大學礁溪林美校區,在興建過程中,也是一波三折,在環保署和營建署的審核當中,就耗了整整三年的時間,向宜蘭縣政府申請建照也延宕了八個月,之所以如此,無非是工程艱巨,只許成功不許失敗,所以一切從嚴審核,這完全是危機意識的考量。

  等到水土保持開發施工,縣府建管單位,每月定時抽檢、每週不定時檢查,甚至於礁溪鄉公所、鄉民代表會、附近村民,成群上山勘察,一再質詢如何防範土石流,如何不污染環境,所提問題之尖銳,幾近雞蛋裡挑骨頭,問題重點,仍在「危機意識」之覺醒,這是很好的思想進步,值得鼓勵。不過,我們要強調的一點是希望理性的溝通,故意找碴那就不好了。

  「危機意識」說得明白一點,就是做事要瞻前顧後。春秋時代,吳王想要攻打楚國,乃召告群臣︰「如有敢諫者死。」吳王一意孤行,積極準備攻伐。

  吳王臣下有個少儒想要進諫,卻不敢明說。手持彈弓進入吳宮庭園,一連三日不顧餐風宿露,持續做同樣的動作,終於引起吳王的好奇注意。問他所為何事,「我原打算在園中射麻雀,但卻看見一些有趣而不尋常的事,覺得很有意思,所以顧不得一切了。」「說來聽聽」。他說:「大樹上停有一隻蟬,蟬後有隻螳螂,欲捕蟬裹腹,但蟬卻一無所知;而當螳螂全神貫注要捕蟬時,並沒有注意到身後有一隻黃雀在覬覦自己;同樣地,黃雀也不知我正手持彈弓以待。這三隻動物,都只注意到眼前的利益,卻完全不知身後將臨的災難,實在可憐。」吳王恍然大悟說:「說得好。」於是放棄出兵伐楚的計劃,這也是一則非常好的危機意識教育。

  總統出訪,副總統備位。出國旅行,避免全家同遊,我們也有一句「兔死狗烹」的故事,當你的才華智慧可資利用的時候,也許可以顯嚇一時,一旦江郎才盡,沒有利用價值了,就得忍受莫須有的罪名。老子說:「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最值得注意的是「和其光,同其塵」,簡單地說就是不要鋒芒畢露的意思。鋒芒太露所招來的批評攻擊,這一點我們最好能夠明瞭,免得被社會的殘酷所鯨吞蠶食。如要四時無災、八節有慶,請不要忘了「危機意識」。

  一個健康的年輕人,當你告訴他要多運動,應早睡早起等等,他一定聽不進去,等到生病了,也不知有所警惕,但為時已晚,正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老子最喜歡隨緣隨意的生活方式,他認為凡事爭先,不如慢退緩行,比較不會遭遇危險,生命也才得以保全。但是老子不是頹廢主義者,雖然表面屈曲,卻有逆轉的潛能,具備了堅忍不拔的特質。

  「因為有屈才有伸,因為有凹陷才能滿水。」

  如果本來就是伸,再往前伸的可能性就相對減少,唯有曲折的姿態,才能造就更大的伸展可能性,譬如彈簧,是將巨大的力量積存在偌小的範圍內,以期待隨時而來的大飛躍,足見「曲」中妙處,實大無窮。

  天災人禍,生老病死苦,是一個環節扣著一個環節,這裡面充滿了無常。由於無常帶給我們的也許是危機,也許是轉機;我們要生存,就必須有危機意識,才能處處是生機。最重要的是不但要有危機意識,更重要的是有處變不驚的處理危機的應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