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大的好處,一成排的大王椰子樹,很美;一大片的沙灘、平原,也很美;一大片的茶園,更是美得冒泡,正所謂「數大便是美」。但是,大也有大的難處,一個人名聲太大,必定樹大招風,容易成為箭靶,動不動就遭到攻擊,因此大也未必是好事。
說話本來就是人際間溝通的方式之一,不說話反而是怪事。可是把「大」和「話」加在一起成為「大話」,當名詞也好,形容詞也好,就有點需要下功夫推敲、推敲了。
大師在這篇文章的第二段明白的告訴我們:「大,也要看你有多少能力,有多少內容。」通常,我們對「大話」這個詞的直接定義,一定說是吹牛皮「歕雞奎」。既是吹牛皮,那就是亂蓋、臭蓋的話,那種人,一般來說,是不會受歡迎的,稱之為「蓋仙」。說話沒有準頭,虛而不實,令人討厭,這就是沒有能力,沒有內容的心理反射。
在社會上犯罪新聞當中,有些人之所以招搖撞騙,他就是明知自己無才無德,可是為了引人注意,所以只好膨脹自己,假冒學者、專家、達官貴人的隨從保鏢等等。他們的特質是口若懸河,能言善道,可以無中生有,可以把死人說成活的,說得天花亂墜,總而言之,那就是說「大話」的典型人物。可知他們都犯了五戒中的妄語罪。
大師說:「水多的時候就成為『大海』,人多的時候就稱『
大眾』,做了國家的領袖就成為『大王』,土地多了就稱『大地
』。」因此,我就想到曹操短歌行裡有這麼一段話:「月明星稀,鳥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前四句極寫劉備之狼狽,無處安身之可憐相,而後四句則是曹操自命不凡,自比周公旦,一飯三吐哺,求賢若渴,唯願天下歸心,北面稱王。這是大話啊!而且是極大的野心啊!是more
ambition!能夠說這樣大話的人畢竟不多。有嚒,要數項羽了,項羽的叔叔要他學箭,他卻說:「我不要!箭,一人敵,我要學萬人敵。」這種口氣也夠大了,少年唉!你有這份勇氣嗎?
還有韓信在出道之前,也是鄉下一個小混混,他不是曾經受過袴下之辱嗎?窮得三餐飯都沒得吃,餓得發昏了,跑到河邊向洗衣服的老阿嬷要飯吃,吃了人家的午餐便當,嘴巴一抹說:「吾將有以報汝也」。簡直笑掉了老阿嬤的大牙!「啍!這無賴小子,我還巴望你回報呀!別做夢了。」可是韓信說了大話,然而他做到了,出將入相,誰說窮小子就不能出人頭地呢?
但是,我卻不一樣,小時候,在地上塗鴨,畫了個戴高帽子,帽子還長翅膀的大官,父親問我:「這是什麼?」我說:「這是皇帝,我將來要當皇帝。」我父親啍了一聲,也不說話了。後來,小學畢業了,就認為將來能做個省長就不錯了,等到高中畢業,認為將來能當縣長就可以了,大學畢業才知道工作難找,能夠糊口混一碗飯吃就心滿意足了。所以,我這個人志氣與年齡成反比,話也不敢說大一點,也就沒出息了。
星雲大師說:「世間再大,就算大千世界吧,也不算最大,因為最大的是我們的心。心如虛空,心如法界,即使三千大千世界,也在我們的虛空法界裡。」
我們再來看看皇覺寺裡的一個小沙彌吧!這個小沙彌就是明朝開國君王朱元璋。相傳有一次朱元璋外出,回寺時,夜已深了,寺門已經關閉,不得已只好在寺外席地而眠。當他躺在地上,望著夜空的滿天星斗時,興之所至,隨便吟了一首詩:是這樣寫的:
天為羅帳地為氈 日月星辰伴我眠
夜間不敢長伸足 恐怕踏破海底天
哇!這口氣也是蠻大的。從這一首「大話」詩,我們可以體會到小小年紀的朱元璋,他胸襟的寬濶,不同凡響。你看,他一個人孤零零的夜宿門外,竟口出大言,誇大其辭地說他以「天」為羅帳,以「地」為毛氈,日月星辰伴我安眠,好像是童話故事,也好像是白日夢。接下來,更妙了,他說夜裡還不敢把腳伸長了,只因為怕會踏破了海底的天空。真的人小鬼大,其實這是一個多麼灑脫超然的境界。假如,你、我有這樣「法界在我一心」的大話,不妨也請說出來看看,我願洗耳恭聽。
星雲大師在這篇文章裡還說:「大海撈針,太大了,反而成為障礙;有的人要做大地主、要做大老官、要做大名人、要做大財主,因為大,自己的負擔就非常吃力。」是的,大海撈針,著實不容易,但是以現代的科學文明,對物質世界的追跡調查,顯然是不怎麼困難。只是對人的心量,真的毫無辦法,嘸法度啦!
如果你想做大地主、大老官、大名人、大財主,你得考慮考慮了,因為人心不古,樹大招風。大地主、大財主有人會設局找你賭博,弄得你負債累累,更或許有人綁架你,說不定人、財雙亡;你想做大官,便民或圖利他人,只在一線之間,弄不好,身陷囹圄,怎麼死的都不知道。你說,這樣的負擔不是非常吃力嗎?
金剛經第十四分裡說:佛陀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依(金剛經注解)說:真語者,一切含識皆有佛性。實語者,一切法空,本無所有。如語者,一切萬法:本來不動。不誑語者,聞如是法,皆得解脫。不異語者,一切萬法,本自空寂,無更改變異。
佛的五種語,蘊含甚深妙義;
真語,如語者:是真諦即空之理。
實語者:是中道實相之理。
不誑、不異語者︰是順依俗諦之理。
佛陀所說法,無虛無實,皆是契合性理,真實不誑不異。離開六度萬行法門,門門為應化眾生的迷執,使之登一乘之道,回頭轉腦,入無門之門、無法之教。
星雲大師在這篇文章的最後第二段最後一句說:「心大,比說大話,做大人物,還要重要。」
唐朝.黃檗禪師
「心如大海無邊際 廣植淨蓮養身心
自有一雙無事手 為作世間慈悲人」
─唐.黃檗
「心如海無邊際」,人的心,如大海一般無邊無際,事實上心還不止像大海─
心像國王,可以發佈命令:心念一動,眼睛就去看,耳朵就去聽,手就去做事,腳就去走路,所以說心如國王能行令。
心又像電光:心念一動,東西南北任翱遊;想建大樓,念頭一轉,心頭的大樓即刻就建好了,心念之快真如石火電光。
心又像畫師:《華嚴經》上說,「心如工畫師,能畫種種物」,心如藝術家,可以在心中呈現出美好或醜陋的種種變化。
心又像虛空,可以包羅萬象;平常我們常說「宰相肚裡能撐船」,不是說宰相肚子裡真能撐著一條船航行,而是形容宰相的心量大得能容納一切!
所以「心」是無量無邊,是變化萬端,是容納萬有。我們該如何對待這顆心呢?
「廣植淨蓮養身心」,有這麼了不起的一顆心,我們就要好好的愛護它。珍饈美味的營養食物入口吃了,可以滋養我們的身體;戒定慧則可以滋養我們的法身慧命,我們要好好的在心田裡廣植淨蓮。
「自有一雙無事手,為作世間慈悲人」,是說由心的力量能推展我們這一雙手,要好好的隨時隨緣為人積功德,例如:隨口說好話,隨手替人服務,隨時結善緣…希望我們今天的社會,到處都是行善布施的慈悲人,人間就會很美好了。
聖賢之所以偉大,主要是放開心胸,立下遠大的志願,不說大話,不無的放矢,憑著精神毅力,一步一腳印,以天下國家為己任,以社會利益為根本,要有大眾性、未來性、國際性的眼光,才能成大功、立大業,才能沸然呈現菩薩的氣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