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悟之間【解讀】篇的感想

 

  「解讀」兩個字的意思,大概來自宮廷與人情世故。因為上位者、君王或達官貴人,他們一開金口,你得用腦筋去揣摩上意;有時候是人情世故,不方便明說,卻也不能直接去問,只能用猜想的。

  解讀的困難度,不下於大學聯考,解讀的緊張刺激,也不遜於簽樂透、問明牌。解讀正確,可以讓你枯木逢春,從此一路發發發,解讀錯誤,判斷不準,那就命運坎坷、有的瞧了。

  誠如大師在文章中說:同樣一件事,由於各人的「解讀」不同,就有不同的意義。所謂「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佛門有「拈花微笑」、「衣缽真傳」的佳話,就是最妙的解說。

  中國鎮江有位禪師,有一段時間修禁語法門,每有人問法,皆以手勢回答,解與不解,盡在不言中。隨各人智慧各得其解。

 問佛:東顧西盼─是說人有東西、佛無南北。

 問法:上看下看─是說法本平等,無分上下。

 問僧:閉目不語─是說「白雲深臥處,本是一高僧」

 問修法之要:伸出手來─是說「以慈悲的雙手接引眾生。」

  真是一位精通佛法的禪師,已臻明心見性之境。

  星雲大師說:

  如果你心中有佛,眼睛所看到的都是佛的世界,耳朵所聽到的都是佛的聲音,嘴裡所說的都是佛的語言,身體所感受的都是佛的真理。每一個人「心中有佛」,有宗教信仰,這個世界將會更美好。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天都在解讀別人的語意、行為、眼神。例如長官的一句話,部下用心去揣摩是什麼意思?從這一段話中,我也頗有解讀的能耐。一般來 說,最是長袖善舞的達官貴人,他們的言行,最最需要去解讀。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明白這句話,就深諳解讀之奧妙了!

  每天在報紙上看到「阿扁」怎麼說?「呂秀蓮又是怎麼說?閣揆怎麼說?宗才怡怎麼說?」其實他們都是在玩弄政權,隨時隨處在「放空氣」,其目的是在藉媒 體報導,從各種不同的解讀反映中,獲得「天聽自我民聽」,而從中取利。正是所謂「兩害相權取其輕」。不信的話,你想想看,前不久才宣佈二二八放假一天,但 需補假補課。這個氣球放出來,各界譁然,尤其教育界反彈更大,人事行政局一看大勢不妙,立刻再宣佈「不需補假補課」以平息眾怒。各位,這叫「天聽自我民 聽」、「兩害相權取其輕」是解讀的最高境界,大家明白了吧!

  禪門公案,需要用心去參,「參」就是「解讀」。但是「解讀」不能開悟,必需直指人心。

  李前總統他是基督徒,不曉得從那兒學了一句「諸法皆空,自由自在」送給卸任的宋省長。後來宋前省長也同樣以「諸法皆空,自由自在」祝賀李前總統的壽辰,在政壇上引起一陣「政治猜想」,各有解讀,不知兩個當事人他們各自的解讀又是如何呢?

  莫輕園頭-洛浦禪師

  有一學僧向洛浦禪師告假辭行,想到其他地方去參學,洛浦禪師就問道:

「此處四面是山,你要往何處去?」學僧啞口不知如何回答。洛浦禪師道:「如果你在十天內能夠回答,那就請便!」學僧日夜思索,經行往來,偶在菜園中巧遇擔 任園頭的善靜禪師,善靜禪師就問道:「聽說你已告假辭行到他處參學,為什麼還在這裡不去呢?」學僧將不能回答洛浦禪師的問題經過詳述一遍。善靜禪師說道: 「我可以教你回答,但你不能對洛浦禪師說這是我的話。」學僧一聽,大喜,懇求道:「可以,請您告訴我答案吧!」善靜一字一字慢慢的道:「竹密不妨流水過, 山高豈礙白雲飛?」當洛浦禪師聽完學僧的回答,就問道:「這答案是誰告訴你的?」學僧回答道:「是我自己的。」洛浦禪師兩眼圓睜,道:「我不相信!」學僧 只好說是善靜禪師教的,當晚洛浦禪師上堂,就對大眾宣佈道:「莫輕園頭,他日其座下將會有五百人!」後來善靜禪師弘化一方時,其弟子果真有五百餘人!

真人不露面,禪宗叢林,多少燒火的,挑水的,煮飯的等等苦役行者,都是在工作中參究出本來面目,但仍陸沉無人認識的真面目。「工作無尊卑,悟道有深淺,」誠信然也。

飛機失事,解讀「黑盒子」、醫師解讀「檢驗報告」,軍事專家解讀「情報密碼」,股票分析師解讀「股票行情」、政治觀察家解讀「政情」,以及解讀氣象、解讀 地震、解讀自然、解讀基因,這些都需要藉由專家寶貴的經驗判斷,不是隨便信口胡說的。禪門公案裡就有這樣一件事,我們且看宋朝 張無盡的一首詩偈

趙州八十猶行腳  只為心頭未悄然

及至歸來無一事  始知空費草鞋錢   宋.張無盡

  這是唐朝趙州從諗禪師的一則公案詩。

  一位學僧向趙州參禪,問他:『宇宙有成住壞空,要是有一天,風吹初禪,水淹二禪,火燒三禪,世界毀壞時,我們的肉身還會不會存在呢?』

  趙州禪師回答:『隨他去!』

  趙州對自己的回答一直不滿意,也一直沒有更好的悟解,就想出外尋師訪道,因此有「一句隨他語,千山走衲僧」的公案流傳下來。

  「趙州八十猶行腳」,這首偈語是說:趙州禪師雖已年屆八十高齡,還要尋師訪道,究竟為什麼呢?「只為心頭未悄然」,因為內心還不明白,不能就此放棄: 生從何來?死往何處去?明白嗎?昨天的一切明白嗎?明年的因果明白嗎?將來未來的老病悲歡能明白嗎?難道說不明白就可以隨他去嗎?

  過去的禪師們,畢生精力心血都用在深思上。父母未生我之前,什麼是我的本來面目?什麼是祖師西來意?唸佛者是誰?我在吃飯,吃飯者是誰?我在睡覺,睡 覺者是誰?這些生命意義都要明白,果真明白了,才算是找到自己的本來面目,才能夠安心。所以趙州禪師出外行腳多年,「及至歸來無一事,始知空費草鞋錢」, 才知道生命的自覺只在方寸之間,不勞營營外求。要找到自己,一切不明白的要自己弄明白,凡事都要自己一肩承擔,才能邁進生命燦爛的菩提境界!

  解讀之前,應先了解背景,以免斷章取義,造成解讀錯誤。文章中談到《百喻經》一則甲、乙兩大臣為國王擦痰的故事,  這則譬喻故事告訴我們,凡事固然 要搶盡先機,但是更要等待因緣,因緣不具,時機未到,而強設功力,愚昧蠢動,就像笨僕人一般,不能妥善掌握時間空間的條件,只有弄巧成拙,徒增憾恨,因此 我們待人處事,應該要善知時與非時,善知時空者,便能洞燭先機,不錯失生命的機運。

  解讀時空、解讀世事、解讀人情、解讀人心、解讀生死、解讀自我,都是互相在探索心靈動向的藝術。剛才我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善於放空氣,可以見 風轉舵,趨吉避兇,這是政治行家最常玩弄的手法。雖然我們是凡夫俗子,但是對於任何事物的解讀,乃至於蟲鳴鳥叫,足跡落葉,都應該摸摸腦袋、用心、用智慧 去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