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悟之間【求全】篇的感想

 

  

  夫妻要白頭偕老,父母要椿萱並茂,兄弟要親如骨肉,學佛要福慧雙修、悲智雙運,最後還要求個福壽全歸。人生如此,夫復何求?

  當然了,這樣十全十美的人生際遇,明知可遇而不可求,不過,把他列為追求的目標,總有一線希望,也是激勵人生,鼓舞士氣的一劑良藥。

  但是在做人處事方面,如果不能盡如人意,那就該全盤檢討,「全面改進」,不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而抱殘守缺,那就註定要「全盤皆輸」了。

  「十全十美」這是人生的希望,也是大一統思想的極致,同時和佛家所說的「圓融無礙」是相貫通的。誠如大師在文章中說:「求全」應該是人生應有的美德。 小自照顧一個家庭,大到全世界全人類,大家都相互尊重、相互愛敬、相互幫助,這就是「同體共生」的慈悲精神。因此,在人類的互動上,我們希望能「全身而 退」,不是斷羽而歸,不是棄尾逃生,不是棄卒保帥的作法。

  大師在佛光菜根譚裡說:

  六通眾生,無非過去生中父母親朋,故要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凡愚智聖,皆是未來生中善友眷屬,故應包容異己,尊重自他。這話對於「求全」的人生,已說得非常透徹,雖然不期望是個「全人」,至少對全人類亦應有所祝禱有所期盼。

  古人說:「君子之德如風,小人之德如草,風行草偃。」可見一個卓越的領導人,登高一呼,萬民如響斯應,不敢背道而馳。所以「一人之所好而好之」的時 候,說「拼經濟救經濟」,於是上下交征利,同一種「全權處理」的心態來治理國家,往往會落於主觀與獨裁的窠臼,如果處理不善,真的會玉石俱焚。

  所以星雲大師教導我們要:

  當得意時,須尋求一條退路,然後不危於安樂;

  當失意時,須尋求一條出路,然後可生於憂患。

  不要小看「一條退路」和「一條出路」,那才是求「萬全之策」,既可以「全心全意」、「全力以赴」,也可以「功成身退」「全始全終」,說得明白一點,就是「進可攻退可守」那才足以「掌握全局」。

  「十全老人」乾隆皇帝,最大的德政,莫非在完成「四庫全書」的編篡,以囊括中國古今圖書典籍。在規模上,不但要超過康熙、雍正時的「古今圖書集成」一 萬卷,更要凌駕於明朝的永樂大典一萬二千多卷。因此在內閣大學士兼軍機大臣劉統勛的大力推薦下,召回放逐在烏魯木齊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的侍讀學士紀曉嵐, 幸好他有超人的記憶力和過目不忘的能耐,用了將近二十年的時間,終於完成十七萬二千七百廿六冊的四庫全書,真稱得上「汗牛充棟」。

  在西元1760年,乾隆皇帝五十大壽時,紀曉嵐給皇上祝壽的對聯,更是令人拍案叫絕:

  四萬里皇圖,伊古以來,從無一朝一統四萬里;

  五十年聖壽,自前以往,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

  西起蔥嶺,北至薩彥嶺,東北到外興安嶺,東到大海,西南抵帕米爾高原,縱橫各四萬里(妙語無雙),509950敬祝萬歲(意味深長)。

  在中國歷史上,歷代五朝中,開國皇帝都謚號「高祖」、「太祖」之類,他們的文治武功都非常顯赫,雄才大略,精明能幹都不容懷疑,像漢朝開國三傑蕭何、 韓信、張良,三國的孔、周瑜、關雲長,宋朝的岳飛、文天祥、史可法,都可以稱得上「文武雙全」。而在運動場上,光是一個小小的台灣島,就曾經出過楊傳廣被 譽為亞洲鐵人,紀政則為飛躍的羚羊,而蔡成福也是亞洲五項全能的銀牌得主,再如王貞治稱霸日本棒壇,林海峰征服日本棋聖,這些人都是我們效法的「全能」之 士。

  大師還特別告訴我們,一個學佛的人,應當要「悲智雙運」、「福慧雙修」。不要落個「修慧不修福,羅漢應供薄,修福不修慧,大象掛瓔珞。」我們的心心念 念,就是要把三藏經、律、論研究得窮通貫徹,才能慈護眾生,才是佛教的「全才」,才能做為佛菩薩的千手千眼,做佛陀的分身、化身。

  「世事難圓」是不爭的事實,中秋月圓故然很美,有時候倒掛金鈎(一樣鈎魂攝魄)也一樣美的冒泡。

王翰 涼州詞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這種淒涼、豪放之美怎麼樣?

  自古以來,忠臣孝子常常是「忠孝難兩全」,面臨這樣生死的抉擇,我們的古聖先賢,他們寧可選擇「移孝作忠」或「大義滅親」,這樣的非常之舉,也只有一個「完人」才能做得到,這就好比一個人發了出離心,捨家學道一樣的了不可得,無怪乎順治皇帝的讚僧詩說:

  天下叢林飯似山,鉢盂到處任君餐;

  黃金白玉非為貴,惟有袈裟披肩難。

袈裟的寶貴,不在於它的價值,只因它代表一個出家人的責任─紹隆佛種,

光大如來遺教,弘揚佛法,普度眾生。因此是一個大丈夫,「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全人」,所以稱出家人為「天人師」也不為過。當我們瞭解到世事難兩全的時候,就想到李白的名句

  抽刀斷水水更流, 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 明朝散髮弄扁舟。

  但是,星雲大師卻告訴我們:他說我們的心胸有多寬廣,就能包容多少事物,所以身體固然是我的,國土、眾生、地球也都是我的,甚至只要我們具足慈心悲 願,立意直下承擔,整個宇宙都是我的;然而一但放下萬緣,就是自己身上的一毫一髮,乃至坐擁三千大千世界恆沙七寶,也都不是我的。這就是大師積極的正面的 人生觀,決不脫逃於天地之間。

  所以我們在世間上生活,若能同時具備「什麼都是我的」胸懷,與「什麼都不是我的」雅量,才能如行雲流水一般自在,像流水一樣任運而行,才是兼容並蓄的人生。

  大師說「全」是一個美好的人生境界。不過,古聖先賢也提出這樣一個警告:那就是「滿招損、謙受益」,一個人要是太自負,太盛氣凌人,目空一切的話,隨 之而來一定是怨謗加身,終必陷於孤芳自賞,甚或遭到無情的打擊,後果如何,就很難預料了。倒不如學學飽滿的稻穗,越是飽滿,越要低垂,所謂「守愚勝所藏, 藏拙以求全。」

  當然,大師也說:如若不全,殘缺也要能了解他的價值,因為不能有一百分,至少能有八十分以上,雖不「完全」,也能「大全」。真的,在我們的週遭同事之 間,往往有一些「唯美主義」者,他們常常要求百分之百的好,看不順眼的事,寧可拆了重做,也不看到殘缺之美,這種見仁見智之爭,我想能夠避免儘量避免,人 生已經不夠完美了,何必再為求真求全而增加裂痕呢?

  我們在中秋節送人月餅,要寫上「月餅全盒」,敬請哂納,祝壽送禮,也是全雞、全鴨、全腿,明明只有一罈酒,也得寫上壽酒全罈,再不然就是成雙、成對。這是中國古來的禮數,傳統圓滿的精神所在,我們只能照單全收,以免產生不敬,那就麻煩大啦!

  甚至於我們說一個人壽享耄耋,活到七、八十歲往生了,說他是「福壽全歸」,噯呀!這不但文字看起來優美,連詞句的意思都很優美,相信可以含笑九泉了。 另外,古時候,要是一個政府官員犯法了,本來依律要砍頭的,但因曾經功在國家,為了「全屍」還得透過關係,奏請全屍,皇帝來個賜死,以顯皇恩浩蕩,然而那 個盤子裡端來還不是恐怖的白綾一條、毒藥一包,匕首一把,三選一而已,那樣的「全屍」一點也不可愛啊!

  古今難兩全的事情,實在很多,但是對一個老手來說,他會採取所謂「事緩則圓」的兩全其美的策略,消弭怨恨於無形,而達到化干戈為玉帛。這種例子,在議 事廳裡經常可以看到,當朝野雙方針鋒相對,堅持不下的時候,議長往往一鎚敲下,宣佈休息十分鐘。這時候,透過黨團書記,或是什麼黨鞭之類的人,出來打圓 場,進行所謂的朝野協商,以降低火爆氣氛,以時間換取空間,這種情形,似乎類似和稀泥的手腕,但是只要不破功,讓議事能夠圓滿達成,「以竟全功」,當然也 可額手稱慶,畢竟照顧到全局了,應該是「功不可沒」的高手所採取的全面致勝之道。

  夫妻之間,是最親密、最美的全人生活,如果都一直風平浪靜,沒有一點漣漪,也不見得完美;假如參雜一點小小的波折,或是所謂的「小別勝新婚」,不要讓 它那麼完美無缺,有時反而更值得珍惜與疼愛,但是大風大浪可千萬不要。台灣俗話說:「吃魚吃肉,嘛卓鹹菜甲」,豐衣足食,天天山珍海味,也有吃膩的時候, 偶而來一點酸菜之類的,反而覺得清淡有味,使胃口大開。這也是充份說明「月有陰晴圓缺」,更有其特色,當不能保持完美無缺的時候,弄得小小的缺陷美或是朦 朧美,反而會更有味道的。

  當我們伸出雙手,十個指頭,本來就是長長短短的,多美啊!如果是十個指頭全部一樣長,那會美嗎?朋友!想想看喔!一個計劃,一個政策失敗,事後當政者 總會口說要「全盤檢討」、「全面改進」,像這樣的話,我們實在聽得太多了,只是「好官我自為之」,肯負責檢討的畢竟沒有幾個。

  我們的官場文化全是「不見黃河不死心,不見棺材不流淚」的料子。因此,才有九二一地震事過三年,仍然哀鴻遍地,重建進度達不到三分之一,這樣怎麼可以 說是「全民政府」、「全能政府」呢?國家大事,我們不敢奢求「事竟全功」,但至少要能「全體動起來」,才是「全方位」的大有為政府,這是我們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