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悟之間【慌張誤事】篇的感想

 

  

        

  所謂「謀定而後動」,這話對於待人處世是很好的五字真言。我們佛門也常說「如如不動」,也就是天塌下來有人頂著,請不要慌張,按步就班,慢慢來吧!套句現代的話,就是不要與群魔亂舞;尤其俱有領導地位的人,最好不要演出脫口秀,否則慌腔走調,再要由慕僚來收拾善後,與其事後的消毒減壓,不如事前謹言慎行。

  平常我們常掛在口頭上,勸人做事要「從容不迫」、「不要緊張兮兮」,但是一見了大陣仗,就嚇得呆若木雞的卻大有人在。

  記得民國四十九年(1960)年,有一次全國童子軍在金山大露營,某縣救國團總幹事見到先總統蔣中正巡視到他的營區來,老先生很高興要和童子軍們合照,但是他那兩顆炯炯有神的雙眼以及笑容裡面帶著威嚴的面孔,看得那位總幹事手腳都發抖了,照相機的快門都按不下去,還慌得尿濕了褲子,這就是慌張誤事的一個例子。

  也許年輕的朋友們,不會相信有這樣的事,但是在那個年代裡,也就是五十歲以上的朋友們,一定會點頭說「有這個可能」,因為老蔣就有那樣逼人的眼神。

  好事多磨,自古皆然,有的事情,明明可以依時限完成,明明可以井然有序,但是天有不測風雲,突然來了一個意外,事情就難辦了。

  譬如八月卅日,佛光山2002年供僧法會在佛光大學舉辦,還好工作人員早就擬定訂了三套計劃,結果還是給一場大雨撥了冷水,使整個完美的行程,遜色許多,雖然沒有造成秩序大亂,可是為了場地而分散人群,總是稍有遺憾,沒有原來構想的那麼緊湊熱鬧,真的是「為事在人,成事在天」,很難週全。

  所以,我們對任何事情的處理態度,應該照大師告訴的原則:「從容而不拖拉、慎重而不緊張。」台語說:「船到橋頭自然直。」多餘的操心和慌亂,都是於事無補。

  前幾年發生在台北市,一個十歲的小朋友被警察逼著把車子開走,從來沒有駕車經驗的他,在台北車陣中流轉一、二個小時而沒有出事,除了說是幸運、異數之外,別無解說,從這個烏龍事件中,也可看出那個小朋友冷靜的頭腦,不慌不忙,這是不是叫做初生之犢不怕虎呀!現在我們聽起來都會起雞皮疙瘩,然而他卻有「臨危不亂」的大將之風,真的很了不起。另外還有一位小朋友在歹徒追殺時詐死而逃過一命的故事,都是有著「處變不驚」、「從容應付」的本事,很值得學習與敬佩。

  三國時,蔡瑁和張允原是荊州的降將,他們幫助曹操訓練水軍,被周瑜認為是「深得水軍之法」,必須設法幹掉他們二個才行。於是就利用老同學蔣幹來做說客時,擺了一個群英會,讓蔣幹掉到設計好的圈套中,周瑜假藉酒醉而故弄玄虛,使蔣幹誤以為是竊得重要軍事機密,回報曹操,說明探聽到蔡瑁、張允兩人通敵謀反的情報與證據,因此曹操一時心慌意亂,當下殺了蔡、張二人,等到劊子手提頭來報,才醒悟過來,說:「吾中計矣。」這是很典型的慌張誤事的故事,有詩為證:

  曹操奸雄不可當 一時詭計中周郎

  蔡張賣主求生計 誰料今朝劍下亡

軍事作戰如此,生意場上,虛虛實實也是如此,不信且

看中部汽油降價的風波,「仙拼仙」,鹿死誰手還不知道?但是企業失血已經造成了。

  淝水之戰,東晉謝安的軍隊打敗前秦苻堅,這時候,謝安正和客人下棋,聽到好消息,卻沒有表情不動聲色,等到下完棋,經過室內「戶限」的時候,竟然把木屐都踢斷了,這種不輕易流露內心真情的功夫實在了不得。

  南宋時,金兀朮前來進攻,有人向大將軍宗澤請示,宗澤也正與客人下棋,笑笑的說:「不用慌」,一面傳令劉衍正面防禦,同時派精兵繞到敵後突擊,一戰成功,他的鎮靜也與謝安不相上下。還有澶淵之役,也是宰相寇準力勸宋真宗御駕親征而安定人心,終於擊敗入侵的契丹。這種臨危不亂,指揮若定的故事,最有名要算諸葛亮的空城計了,這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就不用我多說了。

  大師在文章中,告訴我們:「人,遇到事情必須冷靜思考,因為緊張,說話必有錯亂;因為緊張,做事必有誤判;因為緊張,身心必會失衡;因為緊張,事理必然不明。」這些道理都很淺顯,可是往往事到臨頭,我們都自然而然地忘記了。

  以有一個老員外,很有錢,但是脾氣很壞,一開口就用三字經罵人,員工都怕他,後來他知道自己這樣不對,於是就寫了一個「忍」字牌掛在胸口,提醒自己不可隨便生氣。那知員工看到員外這付德性,都笑得東倒西歪,員外於是大發雷霆地說:「我都這樣忍了,他們還再笑什麼?」可見這種忍耐的功夫也不好學。所以,我想碰到大事情的時候,最好先念佛號,先讓心情安定下來,然後再來想辦法解套。股票逢低亂了方寸,殺進殺出,結果總統套房住定了,斷頭的斷頭,血本無歸事小,生命掉了才可嘆。

  緊張,會使人血脈噴張,心跳加快,做事情容易手忙腳亂,這是不爭的事實。不要緊張,不是要你慢慢來,也不是要你愛理不理,更不是用拖延戰術來解決問題,而是要懂得當機立斷,分清輕重緩急,再做出適當的處理。

  大師在佛光菜根譚裡告訴我們

  喜怒不動身安泰  好壞不動法界寬

  得失不動心自在  稱毀不動佛國現

  讀了大師這個偈語,也印證了蘇東坡所謂的「八風吹不動」的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