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悟之間【定律】篇的感想

 

      

  「定律」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無分東西南北,超越古今未來;不管它生老病死,成住壞空,無常變異,都逃不出如來掌心,真的是三生石上,早就註定了。

  星雲大師在這篇文章裡說:「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定律,成住壞空是世界的定律,無常變異是萬物的定律。」

  譬如地球繞著太陽轉,月亮跟著地球跑,日日如是,年年如是,任你科學再發達,太空船可以上得了月球,但是科學家無法改變它的軌跡。所以地球的公轉與自轉,就是存在著必然性與普遍性,因此「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是定律。

  「水就低、火就燥」,這不但是物性,而且也是定律,當然你不能拿台南「水火同源」來否定這句話,水火同源那是地質的特例,不能硬拗,何況火也不是在水底裡面燒的。

  「水」當然往低的地方匯流而去,那裡有縫隙就往那裡鑽,火也是找著乾燥易燃的東西燒,所謂「物以類聚」,這就是定律。

  但是「水能翻山越嶺」,不知道大家看過嗎?也許你會說「水往高處爬,那怎麼可能。」我來告訴大家,住在山區的人,取水不易,過去用竹子,現在用大小不 同口徑的塑膠管,在水源處用大口徑的塑膠管接水,向下順流而去,然後越接越小,把水流集中,由大口徑到小口徑,自然產生沖激的水力,因此溪水就可以翻山越 嶺而去。不過這不是定律,那是人為的加工。只是告訴大家水也可以翻山越嶺。

  大師說:「許多的定律並不是真理,某些定律有時會被更進步的定律推翻」因為它們「仍在無常變化之中,還是受時空因緣的限制。」

  譬如說:「四書」可以說是中國讀書人的聖經,可以放諸四海而皆準,但是有些話在當時是正確的,但是時空、環境的改變,現在就不見得了。例如:論語中 說:「父母在,子不遠遊,遊必有方。」這句話就有討論的空間了,過去交通、通訊不發達,遊方四海,真的會像斷了線的風箏,讓父母提心吊膽,固然不宜遠遊。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手機一打,電腦一開,隨時隨地,就可以常相左右,讓孩子守在身邊能有飯吃嗎?

  還有一句,也很有意思,叫做「舉趾高,心不固矣!」這一句話,是古聖先賢對女人的細微觀察,說女人踮著腳尖,把後腳跟舉得高高的走路,這個女人一定不 安於室。可是現代的女人,那個不穿高跟鞋呀!總不能一竿子打翻一條船嘛,所以這句話應該從四書中加以刪除了。

  佛教說,宇宙人生都離不開因緣果報,因緣果報是人間必然的定律。

  要說因緣果報的例子,實在太多了,譬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龍生龍,鳳生鳳,天生老鼠會打洞」、「青出於藍而甚於藍」、「真金不怕火燒」、「天 網恢恢,疏而不漏」等等,那一樣不是有因、有緣,然後才有果報,真的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只是時候未到。」

  所謂「敬人者人恆敬之,愛人者人恆愛之」這是世間人情的定律,不能潔身自愛,不能自尊自重,別人怎麼會看得起你呢?古書上說:「肉必自腐而後蟲生」這和「逆風揚塵」,「仰天唾痰」是一樣的道理。

  過去校園裡留傳一句笑話:「愛人者人恆愛之,為什麼我所愛的girl都不愛我呀!」這不是定律,而是突變,因為因緣不具足,當然果報不一樣囉。所以大師說:人與人之間,群我相處,愛瞋親疏,都有彼此的定律,懂得這許多的定律,就會減少糾紛。

  宇宙間的事事物物,都不能離開因果關係,大師在佛光菜根譚裡說:

  有田不種,必無收成

  有錢不用,必空積聚。

  道理非常簡單,大家一看便明白,但是為什麼現在會有那麼多的休耕農田呢?他們說:天氣不好,蟲害嚴重,勞力不足,人工價高等等理由,加以「政府有好生之德」,休耕農田,尚有補助款可拿,所以……不談也罷,不知因果,也難怪景氣不能復甦。

  大師說:「錢,用了才是我們的」。真是至理名言,沒有錢,當然寸步難行,所謂貧賤夫妻百事哀;但是有了錢,不會去利用,那不是白忙一場嗎?先是守著黃 金白銀,它也不能發光發熱,有也等於無。但是它還有潛藏的莫大危機在後頭,這一點恐怕得提防一下,免得大禍臨頭。

  大師在這篇文章中說到:「世間上的萬物,那一項不是彼此相互依住,相互存在,這就是緣起的定律。」

  我也來舉個例子,譬如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近山的人要有本領吃山,靠近水的人要有本領吃水。本領大,吃得好,吃得多;本領小,吃得少,吃得 壞。靠山,本領大可以開礦挖寶,本領小只能打柴燒火。靠水,本領大可以開觀光郵輪,本領小只能打撈魚蝦。如果什麼本領都沒有,還不是望洋興嘆。

  從這裡,很明顯的可以看出來他們之間相互依住、相互存在的道理。

  大師說:佛陀所以成道開悟,就是因為他發現了宇宙人生的定律:「果從因生」、「相由緣見」、「事待理成」、「多從一生」、「有依空立」、「佛是人成」的定律。

  我們在佛光菜根譚上也可找到大師對我們的開示,他是這樣說的:

   不擇細流終成海洋

   不碎土壤終成高山

   不恥下問終致淵博

   不飾過失終達善美

  所以說:為山九仞,功虧一簣。而孔子之所以為至聖先師,因為他不恥下問,他可以向音樂家討教,也可以問道於農夫,學問當然淵博,無所不通了。

  至於說:「春天為什麼有和風?寒冬為什麼會冰冷?」這是天道循環、天理昭彰,本來如是,本來如此,是自然界的定律。

  中國文人描寫秋冬景象,總是充滿頹喪悲涼,實在是一種不幸。因為它使我們忽略了宇宙間的一個重要事實。

  在秋冬二季,葉落草枯,風行草折,看起來一片蕭條,實際上,樹木脫葉是為了節省水份,青草乾枯為了埋藏種籽,大家堅苦卓絕過難關,等待迎接春天的生機。秋草冬樹象徵的意義實在是放棄次要目標,固守根本原則,忍受一時艱難,對未來充滿信心。

  詩人雷華說:「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誠然是句名言,可是還嫌不積極,應說:「冬天來了,大家準備迎接春天吧!」

  天道輪迴,信而有徵,所謂「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藥王爺說:「世間有錢難買命。」城隍爺說:「世間無藥可醫貧。」希望大家都能了然於心,祝大家多福多壽多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