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悟之間【得與失】篇的感想

 

        

  有句西洋諺語說:「幸運女神背後沒有頭髮」,猶如我們說:「天予不取,悔不可追」。人的一生時間不算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遇到好機會,若是不敢接受而錯過的話,永遠也沒有成大功立大業的時候。

  人的一生當中,汲汲營營,無不為一家溫飽,名譽地位在那裡患得患失。得與失好像是生命軌跡中的定律,沒有人能跳脫它的束縛。得意固然可喜,但千萬不可 因得意而忘形。失意也不必悲傷;人生就像波浪,也像翻山越嶺,有低潮有高潮,有上坡也有下坡,反反覆覆,就如佛光菜根譚說:有得有失的人生是非常自然的。

  我們再看星雲大師在佛光菜根譚裡說:

   萬法相互緣起 世事不必強求;

   只要因緣具足 自能水到渠成。

  紅樓夢裡也說:世間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做假時假亦真,假做真時真亦假。因此得失之間,不必太在意。

  金錢為王家所共有,水、火、盜賊、官府、敗家子那一天不在覬覦那些錢,有時候花錢能消災,有時候人為財亡。權位也不見得可靠,儘管位極人臣,但是宦海 浮沈,何時會被撤職查辦,誰也沒有把握,只要不要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就好。愛情可以讓人神魂顛倒,可以讓人堅貞不渝也可能讓人恨之入骨,也可能命喪黃泉, 更可能身敗名裂,反而風騷一時。所以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星雲大師也說有得有失的人生是非常自然的。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這是中國的至理名言。星雲大師在佛光菜根譚裡告訴我們

  懂得「無我」,能夠放下小我,融入大我,方能擁有更多。

  體悟「無我」,懂得布施喜捨,分享眾生,就能處處有我。

  王雲五先生出身寒微,而終成學者專家,是近代士林所敬重的典範,他的後裔也能深明大義,把王雲五圖書館典藏的十幾萬冊藏書,全部捐給佛光大學,像這樣能夠放下小我,融入大我,懂得布施喜捨,分享眾生,你說他是得是失呢?

  大師說:有時候,失去了金銀財寶,但得到了一家人的安全;失之固然可悲,得之也能可喜。確實,在現實的社會裡,不是有些名人被綁架嗎?他們能夠脫身的,都是花錢消災。但是這絕對是病態的社會現象,完全不足為訓。

  大師再說:有的人得了一些酒肉朋友,冤家債主,失去了道義之交,有情有義之友;如此得失,也甚感不值。酒肉朋友,吃香喝辣,呼么喝四,都是利益交關,那有什麼情義可言,在牌桌上一翻兩瞪眼多的是,這樣的朋友,不交也罷。

  星雲大師說:說到得失,不管是得是失,都各有因緣。真羨人,同樣地在星雲說偈裡,大師舉晉朝,跋陀羅尊者的詩偈:

  不結良緣與善緣  苦貪名利日憂煎

  豈知住世金銀寶  借汝閒看幾十年

  人生在世,不結良緣,不結善緣,就不能得到幫助。所謂「得道多助」,靠的就是緣份。我們如果每天貪圖名利,只知追風逐浪,不能給人歡喜,人家也不會喜 歡你,生活怎麼會快樂呢?金銀財寶,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好像只是借我們看看而已,何必迷戀這些呢?須知「萬般帶不去,只有業隨身」。星雲大師在這篇文章 中說:是我的,不必力爭,自會得到,不是你的,即使千方百計取得,也會隨風而逝。

  我們來看看唐朝無盡藏比丘尼的大作:

  終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雲

  歸來偶把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一般人都是追求物質與美色,或者是權利地位,很少有人去想要得到真如佛性。假如你能肯定地說:「我得到了!」那就很妙了,得到什麼呢?我找(得)到了 自己,能把本性找回來,獲得自我,認識自己,這是很不容易的,世間上的人,不能找到自己,常常愚昧、苦惱,那是多麼可憐!

  據說美國財政和貿易赤字的發生,是因為雷根總統在位時大量減稅所致。原本減稅可以使個人或企業有盈餘,有盈餘就會多消費,而消費可以直接刺激國內產業 振興,相對的,稅收也會增加,財政遂趨穩定。沒想到雷根總統的如意算盤竟打錯了,因為美國人幾乎把多餘的錢都花在購買日本、韓國等物美價廉的舶來品上,結 果金錢流到國外,貿易收支自然呈現赤字,導致財政日漸蕭條。可見,有高遠的目標雖好,可是觀察不清,判斷不明,亦無法締造佳績。所以星雲大師說:「有時候 得也不好,有時候失也不壞,得失之間,各有因緣,不用羨慕他人。」

  最近電腦彩券在全台瘋狂發高燒,到處求明牌下注簽賭,讓我們看得心驚肉跳,除了讚嘆我們的同胞賭性堅強之外,我們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但是「中獎丟拐杖」的故事,相信大家耳熟能詳,但願不要重蹈覆轍。

  在這篇文章中,星雲大師也為我們舉了很多「得人者昌,失人則亡。」的歷史故事,告訴我們得失之間有好有壞,得也不一定歡喜,失也不一定可悲。

  所謂「燕雀安知鴻鵠志」,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若老是在小地方論斤稱兩,如何能達成遠大崇高的目標呢?所以只要立定志向,追求理想,一些挫折困難,都不過小事一樁,何足掛齒。

  做人不能過河拆橋,大多數的人都知道,但是很少人不知道「過河拜橋」的典故。

  我們一生走過許多路,經過許多橋。我們曾經感謝修橋的人嗎?有橋,行人不致涉水渡河,弄濕衣服而狼狽不堪,更不致於失足落水,而遭滅頂之危險。

  有一個古老的習俗恐怕早已失傳了;行人過橋以後,回轉身來朝著橋身作一個揖,拜一下。這一揖含有多重意義:()慶幸自己平安過河了,()敬佩前人造橋的功德,()感謝這座橋對行人的貢獻。這種「過河拜橋」的美德,大家不可不知。

  金錢、地位、愛情,得來容易,失去也容易,得之不是喜,失去也不可悲,但是若果喪失了人格,失去道德,不容易恢復,那才可怕。得人心遠甚於得財富,如何擄獲人心,才是人生的試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