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悟之間【高樓】篇的感想

 

   

  樹高萬丈不離根  花開千朵不離心

  聳雲高樓不離地  萬乘之尊不離民

  這是大師在菜根譚裡告訴我們的話。歸根究底,萬丈高樓平地起,最重要的是根在何處?基礎如何?住平房矮屋的人也不必過份羨慕別人住的高樓大廈,俗語 說:眼見他平地起高樓,眼見他樓塌了」。正是「粉壁朱門事甚繁,高牆大戶內如山。」如何做到不貢高我慢,不把眼睛長在頭上,能做到虛懷若谷,那才是人生的 高樓大廈。

  這篇文章中,星雲大師說現代的都市以高樓大廈來代表它的雄偉壯觀:同時高樓也是現代化的象徵,代表著富有、繁榮,更是權力、地位的表象。只可惜這種 「都市叢林」是那樣地硬梆梆、冷冰冰;它沒有芬芳怡人的花草樹木、嗅不到令人心曠神怡的芬多精,更缺少人間味。

  一般住平房矮屋的人,雖然都羨慕別人住高樓,其實住高樓的日子並不好過。誠如大師說的,碰到電梯故障,空調失靈,突然的災變,甚至於繳交大樓管理費, 樣樣都會讓你神魂顛倒,九二一、三三一大地震、九一一恐怖份子攻擊美國雙子星大廈,不是讓人惡夢連連嗎?真的是「高處不勝寒」,何樂之有?

  可是,古人又說:「欲窮千目,更上一層樓」。可見住高樓也有好處唉!

  在高高的樓頂上,可以眺望遠處的歸帆點點,可以看盡車水馬龍,霓虹燈光,也可以看到人生百態。一則可以擴大視野,再則可以寬大心胸,所謂「登泰山而小 天下」,自然美景盡收眼底,也是好事一樁。尤其在地狹人稠的台灣、高樓木立,可以增加土地利用價值,增加居住空間。

  但是,問題出在「雖然近在咫尺,卻是對面不相識」,那種都市的冷漠感,會叫人窒息,可是這也不完全是高樓的罪過。畢竟高樓也是人們生存、居住的空間, 所謂「相由心生」,如何回歸到雞犬相聞,守望相助的社會,那才是居住在高樓大廈裡面的人們,應該去腦力激盪的問題。

  在文章中,提到佛教裡有一個「三層樓」的故事,一位富商只要建那他眼中所中意的朋友家的「第三層樓」,我們說他是沒有基礎的空中樓閣,不切實際。

  而在我們現實的社會裡,卻偏偏要把那明明存在的第四層樓給做掉了,像醫院裡四樓總是不見了,上了三樓,往上再爬,竟是五樓:一般的公寓住宅,四樓都得 賤價出售,這有道理嗎?「四」跟「死」,既不同字也不同調,一個四聲、一個三聲,怎麼會搞在一起呢?迷信真的會使人瘋狂。

  假如要這樣的話,我們何不把高樓比喻為人生修養的進階,住得越高,你的道德境界,人生品味,也應相對的提昇,不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而高樓外面,或許經過多年風霜雨雪,使它斑剝褪色,風華不再。但是它的視野寬廣,一樣看得清看得遠。

  人生在世,應該如高樓大廈,有遠大的抱負,遠大的眼光,學習如高樓的人格,胸懷法界、心寬無邊。但是,大樓雖好,卻要居安思危。人生的旅途則需要「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不要太炫耀自己,才不會引來不必要的麻煩。

  在現實的社會裡,住在公寓大廈裡的住戶,真是人心之不同,各如其面。愈大型的公寓大樓,住戶愈多,問題愈複雜,而我們相關的法律規章,竟是那樣地空洞不週延,碰到鴨霸的住戶,實在叫人拿他沒辦法。

  而公寓大樓的外面,原本有它的設計精神與美感,但是住戶一旦進住,馬上做個鐵窗,加個遮雨棚,凸出一座窗檯花架,那自私自利,簡直可以把你搞得面目全 非;空有「公寓大廈管理條例」,但是卻不能保護公寓大樓,免於濫遭破壞的能力,可見從法不足以自行。再不從人心人性根本改革,實在無法挽救社會於沈淪。當 然,我們也曾聽趙翠慧檀講師介紹過她們那兒的住戶是如何地相互關照友愛,這也可以證明「不可以一竿子打翻整條船」的絕望,畢竟花花世界,千奇百怪,不可一 概而論。

  住高樓大廈的人,要有遠見,胸懷法界,心包太虛,更要恤貧憐孤;應知「飽漢不知餓漢苦」,「坐看的人不知站的人腳酸」的處境,但願能為「無殼蝸牛」設想,解決他們的居無定所的苦處。更希望高樓大廈繁榮了都市街景,也能溫暖世道人心。

  平地起高樓,需要有堅實的基礎。做人做事,更應腳踏實地,不可好高騖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