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悟之間【聽話】篇的感想

 

  

  聽話、聽誰的話?有時好話說盡,他卻壞事做盡。聽話的孩子,將來都能成大功立大業嗎?別人說的話,我們需要照單全收嗎?不聽話,一定會闖禍嗎?你是喜 歡聽好話呢?還是喜歡聽奉承阿諛的話呢?你聽路透社的消息還是中央社的消息?聽假話,你可能會通體舒泰,高興一時,聽真話,你會暴跳如雷,怒髮衝冠,難消 心頭之恨。現在八卦消息紛飛,你願意去聽?願意去信嗎?一個人除非你是個聾子,否則,你真說學習一下如何聽話?我認為會聽話比會說話更重要。

  大師在這篇文章中,一開始就說:聽話,有很多層次,會聽、善聽、兼聽、偏聽、全聽、諦聽,都是聽話。但內容各有不同,我的解讀是:

1.     會聽:有智慧的,他能判斷是非曲直。

2.     善聽:理智性型,他會分析話中之話。

3.     兼聽:耳聰目明,眼觀四方耳聽八面。

4.     偏聽:重感情的,喜歡枕邊細語。

5.     全聽:糊塗型的,不分善惡黑白,人云亦云。

6.     諦聽:全神貫注,專心用心細聽。

所以星雲大師在佛光菜根譚裡說:

有用的話一句,勝於無益的千言萬語。

有益的事一件,勝於無用的千辛萬苦。

星雲大師提倡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我們就應該

聽好話:要會聽、善聽、更要諦聽。

大師說:聽話,小孩子聽父母的話,學生聽老師的話,部下聽長官的話,僕從聽領導話,都是好事,但有的人不會聽話,專聽閒話,聽是非,聽傳言,甚至有的人喜歡聽人的讚美,明明是假話,但也聽得非常歡喜,這種不會聽話的人,社會上比比皆是。

  這一段話,大師說得真夠寫實,每一個小孩子在未進學校之前,甚至於未進幼稚園之前,掛在嘴邊的,總是「爸爸說的」或是「媽媽說的」。但是一進到學校以 後,尤其是國小中年級以前,老師的話,差不多跟聖旨一樣,真的叫他站起來,他絕不敢坐下。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判斷力增加了,對師長的話,不但從東邊 的耳朵進去,馬上從西邊的耳朵溜掉,甚至跟本聽不進去,老師、長官的話,總要被懷疑,當作馬耳東風,誰理你呀!

  不會聽話的人,專聽「路邊社」的八卦消息,人云亦云,不但不查證,還作二手傳播,拿肉麻當有趣;奉承他幾句,就飄飄欲仙,而忘了我是誰?這種人實在太多了。

  大師在文章中說:「佛陀一句偈,你會聽,你就可能開悟;禪門的祖師,一句話頭,你會聽,你也可能因此契入真理。」

  「一樹春風有兩般 南枝向暖北枝寒

現成一段西來意 一片西飛一片東」

          ─宋.蘇東坡

  這一首偈語是說佛印禪師、蘇東坡、秦少游三個人之間的一段故事。

  有一天,秦少游和蘇東坡一起吃飯的時候,發現桌上有一隻蝨子緩緩爬動,蘇東坡說:『人的身上實在髒,你看:身上的垢穢都變成蝨子。』秦少游聽了,就回 答:『蝨子哪裡是人身上的垢穢變成的,是棉絮變成的呀!』一個說是垢穢生出來的,一個說是棉絮生出來的,因此相持不下,互起爭執。最後決定去問佛印禪師, 請他做個決斷。

  蘇東坡先找到佛印禪師,一再拜託:『禪師!禪師!務必幫我的忙,你要說蝨子是垢穢變的,可別讓我輸給秦少游哇!』佛印禪師含笑點頭:『好的,好的。』

  蘇東坡前腳剛走,秦少游就來了,也跟佛印說:『禪師,你一定要幫我,說蝨子是棉絮變的,這樣我才能贏蘇東坡。』佛印禪師也連連頜首:『好的!好的!』

  兩個人都相信佛印禪師會幫他,以為勝券在握。

  第二天,當著兩人的面,佛印禪師一語化解了爭執:『說到蝨子,它的頭部是垢穢變的,身體是棉絮變的。』蘇東坡和秦少游一怔,不約而同佩服佛印禪師的智慧,不偏不倚的解決了兩人的紛爭,巧妙得很。

  這一首偈語就是化解爭執的妙方:你看一樹春風有二般,南面的樹枝向暖,北邊的樹枝向寒,可都是一樹兩枝,現成的一段西來意,何必分高分低?蝨子算什麼?佛印禪師勸蘇東坡和秦少游:一片西飛一片東,兩個人都不必爭了。

  諸葛亮先生在出師表裡諄諄教誡劉後主要「親賢臣,遠小人。」乃是感於劉備生前託孤之重,不得不這樣語重心長地說了一些真心話。

  可惜人性的弱點就是喜歡聽人說虛偽的言辭:真的是良藥苦口,忠言逆耳。

  「紙上傳來說得親 飜腔易調轉尖新

世人愛聽人言語 言語從來賺殺人」

           ─元.天如惟則

  世間語言不可靠,禪不立語言文字,禪要在語言文字以外直指本心,才能悟道。就算「紙上傳來說得親」,紙上文字儘管看得親切高興,但是文字「飜腔易調轉尖新」,每個人的解釋都不一樣,歧見與誤解難免。

  阿難尊者繼承了大迦葉的衣鉢,為禪門二祖,活到一百二十歲。一天,有個沙門在路上唸偈語:『若人生百歲,不見水潦鶴,不如生一日,而能得見之。』阿難 尊者一聽,就叫住沙彌問:『沙彌!沙彌!你的偈語唸錯了,應該是:若人生百歲,不解生滅法;不如生一日,而能解了知。』

  沙彌一聽,回去就把尊者的話告訴老師,老師說:『你不要隨便聽信老朽的阿難,他已經很老了,不懂什麼佛法了。』阿難尊者看到佛法的流傳這樣坎坷,不勝感慨,每個人解釋,看法都不一樣,而造成誤會。

  「世人愛聽人言語」,世人都喜歡聽人家說話,謊言說上百遍,也變成了真理;謠言經過幾個人一再傳說,就完全牛頭不對馬嘴了。記得抗戰期間,日本有架飛 機轟炸重慶!一拉警報,大家問來了多少架飛機?『是一架飛機』,聽的人卻聽成十一架飛機。後來又有人問到底多少架飛機?『就是十一架飛機』,聽的人一聽 錯,變成九十一架飛機。你看!一架飛機經過三個人傳說,竟變成九十一架飛機,多可怕。

  所以,「言語從來賺殺人」,語言虛妄不可靠,在佛教裡,要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千萬不要靠語言文字,要靠自信!

  自古以來,是「良藥苦口,忠言逆耳」;歷史上為進盡忠言直諫而遭殺生之禍的大有人在,但是也有能夠察納雅言,所謂「天聽自我民聽,天視自我民視」的有道明君,而能開創太平盛世者,亦不乏先例。

  總而言之,不說「一言以興邦,一言以喪邦」那麼正經八百的大道理,至少我們的耳朵要放銳利一點,否則「言者無心,聽者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