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悟之間【填海】篇的感想

 

  


  「填海」這個題目真的很有意思,星雲大師感嘆台灣官員只知「不能」、「不可以」之外,不知何時能移山填海,再造台灣經濟的奇蹟,確是語重心長呀!

  大自然給我們五大海洋,人的感情生活則有「慾海」,思想、智慧則有「腦海」,身、口、意三惡業也能造作「業海」。我們感到在這個世界上真的因小失大是苦海無邊呀!

  是的,大海,有無限的寶藏,大地,承載了無限的生命,都是令我們可敬可佩的。

  我們這個地球,大海佔去了百分之七十,加上現在的溫室效應,幾百年後,陸地將縮小,海洋會擴大。也許是大自然的反撲,我們似乎也莫可奈何?

  不過,先賢曾說:「人定勝天」,我們何不試試看看?僅管天道不可違,但是環境應該可以改變的,所以填海造陸在技術上已經不成問題了,只待我們的專家學者,政府官員願不願在這方面多用一點腦海去開疆闢土。

 

  假如,您到新加坡旅遊的話,從樟宜機場出來,導遊小姐一定沾沾自喜為您介紹新加坡政府如何利用垃圾填海造陸,成就了那麼漂亮的樟宜國際機場,他們以此 為榮。當然,我們也不用長他人之志氣,而滅自己之威風,只是我們的政府為什麼那麼吝於啟齒呢?老實說,填海造陸,我們不是不能、不可的問題,而是不為的問 題。

 

  蔣經國總統擔任行政院長的時代,領導台灣經濟起飛,推動十大建設,擴建蘇澳港是其中偉大工程之一,現在蘇澳港的碼頭用地,千真萬確是由中華兒郎,年輕 的工程師設計出來的,以履帶輸送土石,代替卡車搬運,既不需重型車輛來回奔波,壓壞路面,影響交通,履帶輸送既安全又方便,一天廿四小時不打烊。聽說節省 了好幾億的經費,當時那位工程師也獲頒十大傑出青年獎章,蘇澳港就是移山填海創造出來的實例。至於說蘇澳港的營運業績不好,那是受限於蘭陽平原腹地太小, 對外交通不便之故,應屬非戰之罪,你說是嗎?

 

  星雲大師憂心的指出,台灣的廢土沒有出路,花錢送人家,人家還不見得會要。於是偷倒廢土,成為一時的新興行業,甚至於造成不可思議的奇觀。

  我們政府的政策很矛盾,一面宣示注重環保,維護生態;但是對於事業廢棄物的處理,根本沒有一套可行的配套措施,任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幸運的偷倒成功,倒霉的被捉受罰,業者與政府永遠在那裡玩捉迷藏,實在不是辦法。

 

  台灣除了西部沿海,北部宜蘭海岸線也蠻長的,而且都是沙灘,近年來遭海水侵蝕,海岸線不斷內移,假如能夠朝著利用垃圾加以高壓壓縮,製成垃圾磚或垃圾三角墩,拿來填海造陸,相信會有一舉數得的功效。

  假如,你曾到宜蘭礁溪林美山去參觀過佛光大學的建校工程,或許您會很訝異,已經開闢出來的校地,沿著山谷的山坡為什麼都是接近垂直的,而且曲線又是那樣地優美,說穿了,其實那是人工造出來的。

  佛光大學校地原來的坡度相當大,為了尋求更多有用的平台,工程人員,絞盡腦汁,以加勁格網的施工方法,把斜坡填為平台,創造出七千多坪的新生地,擴大校園的有效利用空間。假如以每坪三萬元來計算。工程人員已為佛光大學創造出二億多元的財富。

  可是,因為法規的不周延,在申請竣工的時候,確也因此為這多出來的新生地傷透腦筋。

 

  剛才,在破題的時候,我曾提到,除了大自然給我們的海洋之外,人的感情生活有慾海,這其中又包涵了男女之間的情慾與對物質貪求的慾望。男歡女愛應當適 可而止,最好是昇華為道倡法愛,否則惹火燒身,恐怕難逃狗仔隊的偷拍與針孔攝影。追求物質的享受,站在經濟的層面來看,也許可以刺激消費與生產,或許無可 厚非,無奈人的慾望,往往難以滿足,所謂「慾深溪壑」,「人心肝牛肚皮」,永遠填不滿的,況且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太難了。所以慾海是無法填平的,最好您 能想辦法跳脫慾海。千萬不要情海生波,否則會後悔一輩子的。

 

  還有一種海,是我們必須兢兢業業,想辦法去填平填滿它的,那就是給我們思想,智慧的腦海。

        上個星期,又有某校的學生為了頭皮上的東西,和學校發生了爭執,我想那真是細微末節,學生不用太執迷,學校也不必太在意,畢竟頭皮底下的東西才重要。

  一個人有沒有頭腦,他的腦海裡裝了些什麼才重要。我們為什麼不去探討一個人的腦海中到底要用什麼去填平,填滿他呢?如果你的思想夠先進,智慧高人一 等,你可以成為一個出類拔萃的科學家、政治家、哲學家、文學家、藝術家那該多好?朋友們,我們是不是應該多多照顧我們的腦海呢?

 

  在台灣,最近鑑於土石流的嚴重,開始重視環保,因此水源地不可開發,河川地不可開發,山坡地超過40%的不能開發。剛才我也提到過由我們人身的身、口、意造作的「業海」也不能去開發,你要想辦法去弭平它,把它堵死了,不要去造作它。

  在地藏菩薩本願經中,說到地獄是在鐵圍山中,四周被三重業海層層包住,海水沸騰不已,造業的眾生在死亡之後,經過四十九天,如果沒有人替他救拔,又沒善因善果可得,就要根據他在世時所造的惡業,去領受種種苦楚業報。

  所以我們做一個學佛修行的人應當注意身、口、意的起心動念,千萬不要造作業海,以免自陷於萬劫不復之地。

 

  星雲大師自佛光山寺退位以後,雲遊四海,走遍世界各地,他老人家真的識多見廣,親眼看到各先進國家移山倒海,創造海埔新生地,用來建機場、蓋圖書館、體育館,做到地盡其用,供人悠遊、馳騁。

  但是他有看今日的台灣、人海茫茫,失業嚴重,真情流露地感嘆,「不知台灣要到幾時才能再有創造經濟奇蹟的新契機?」恐怕這句話才是這篇文章的弦外之音了。